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李开复:高估值公司不是人人可做

2015-07-23 16:05 来源:腾讯科技 0
小创业者要警惕巨头,先不做平台,解决一个明确的用户痛点。

创业者要谨慎,不要跟风

  下面我想提出四个对硬件方面的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当创业者选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跟风。因为很多创业者都会比较同质化的说什么最火就跳入什么样的领域。

  比如说几年前大家都做手机,我们也来做手机。最近大家都做电视,我们也来做电视。或者说每个都做手环,我们也做手环,苹果做了手表,我们也来做手表。这个现象其实是很危险的,尤其对于一个小的创业者来说。

  因为一个市场如果大得到每天你看36氪都会看到各种报道候,如果创业者每一个都在谈这个,如果巨头都已经介入的时候,这时作为一个小创业者,你处于的地位非常严重劣势的。

  所以当小米已经做手机了,作为一个小创业者,我也做手机。当乐视开始做电视了,我作为小创业者,我也要做电视。其实你这样做,你的成功几率是非常非常渺茫的。

  因为在硬件领域和软件领域是不一样的,硬件领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供应链的问题,比如一个芯片厂商他的芯片不够了,他一定会给360,而不会给你的。或者他会给小米,而不会给你的。

  另外还有渠道的问题,虽然我们希望能够放到网上,能做众筹。但其实一个小创业者他崛起的机会并不如一个巨头。所以在一个大家都已经讨论传播的领域,很多人都已经在做了,甚至巨头都已经在做了,我是建议创业者一定要谨慎。

  因为也许你可以说小米当时不也是创业公司吗,但是小米是一个有特殊资源豪华团队的创业公司。它在还没有什么产品的时候,就已经估值上亿美金。如果你有这种能耐的话,也许你可以试一试。但如果没有的话,不如找一个其他领域。

  还有当一些硬件公司一旦做成功了以后,他们是有可能会做类似的产品的。比如说你很有创意,做了一个潜在市场很大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被某一个巨头看到了,我们就不说名字了。我们都知道在软件领域,有些巨头有时候会山寨创业者的点子。

  其实硬件领域这个问题同样严重。因为一个硬件的巨头,他是有生产能力的,他是有品牌优势的,他有渠道,他有供应链,还有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是它可以赔钱,他可以说我作为一个巨头公司,我在业务A赚了很多钱,看到你小公司在业务B很有潜力,我就来复制山寨一个B,然后我的A业务赚的钱养活着我B的产品,那你怎么跟它竞争呢?

避开大公司已明显做出不错产品的领域

  怎么活得下去呢?所以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建议,所有的新创业者一定要避开那些大公司已经明显做出不错产品的领域,千万不要同质化的做很多很多人都在做的。

  当然如果有些东西美国已经做得很好了,中国还没有,我觉得这个也要慎重考虑,因为很多中国创业者都在看着这个36氪上的报道,他们也想美国这个做得不错,我也来做一个,所以千万不要同质化,做这些东西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不要做同质化的产品之外,还有第三点,就是一些通用式的概念也是很危险的,比如机器人,这个炒得很火,但是还没有一家公司做出巨量的机器人出来。

  这样的概念潜在的也是危险的,因为你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平台,我们也看到外国很多公司在试着做这样的东西,它的创造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且它适合于一个巨大的公司,像Google、百度也许可以做这样的工作,但是一个创业公司是不建议来做巨大的平台式的通用性的尝试的。大家都听到了机器人,那些巨头公司都开始做平台了,你们做平台是很难跟他们竞争的。

  比如小鱼在家,这个公司技术能力非常强,来自YY、微软的非常棒的顶尖的创业团队,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出一个很棒的通用的机器人。在我们投资他们之前,我们也有做这方面的交流,大家对机器人领域都感觉非常有激情。

  但是讨论了很久以后,小鱼的团队非常明智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当你要做硬件领域的创业的时候,与其做一个巨大的通用的平台,或者一个非常昂贵的但是还没有找到明确应用的通用产品,还不如做一个非常针对性瞄准一些目标用户,而且解决他们巨大的痛点,做这样的产品。哪怕它的销售量小一点,它是一个更好的切入点。

  因为这些用户有巨大的需求,你解决他的需求,就不用做通用平台,你的成本也下降,产品变便宜了,用户的需求是强大的,看到了他们的痛点。做好了这一个产品以后,还是可能有增长的潜力。所以我们认为小鱼在家如果把今天的产品做好了,未来是可能成为一个平台的。

  他们的产品简单的来说,就是解决了一个有很多白领的用户子女在外地不能在家陪伴孝顺父母,年长的父母用微信或者facetime做视频会议又是比较难,而且他们眼睛不好,屏幕又比较小。怎么样做一个两秒钟回家看看老年人的产品,就是20秒钟能够讲懂、讲通,而且有一批人非常需要的产品,这样的创业我觉得是更适合的。

选择方向一定要谨慎 明确用户痛点

  刚才的忠告我重申一遍,一个硬件创业者,我们建议选择方向一定要谨慎,专注的解决一个明确的用户痛点。想做平台,以后再说。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很多创业者说你看我们的伟大的硬件公司,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小米,都是软件创业者创出来的,所以你们硬件人不行了,我们软件人用互联网模式一来打,就把你们这种思维僵化的硬件人打败了。但是还真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如果很单纯、简单、粗暴的去想雷军(微博)的成功,只是把互联网模式移植到硬件,我们想这绝对是不够透彻的。

  互联网模式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简化把互联网模式认知为我赔钱卖一个产品,这样能够有很多用户,一旦用户来了,以后我就有他们的数据,这个数据就可以挖掘、就可以赚钱,可以推送广告,可以推送产品,商业模式就出来了,所以我要赔钱卖硬件,越滚越大。

  这个思维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做产品,如果量做大了,赔了那么多钱,你有没有融资的能力,能融这么多钱。还有你可能认为我的cost是个高于我的销价,多了10%,没关系,我可以承受。

  但实际上你是做软件的人,你有没有考虑进去每一个硬件产品可能有退货,有客服,还有各种方面渠道的问题,是软件没有的。如果没有想好,你会突然发现这10%的赔钱会变成30%、40%,这么一滚动,公司就做不起来了。所以靠赔钱模式来换的,我们是不太认可的。

  最好是能够做的产品的本身就是一个好的硬件,而且最好能够不要赔钱。这样的话你会很标准式的去融钱,你看我这个产品可以赚钱,你再投我多少,我再生产越来越多,这就是规模化的事业。做规模化的硬件和软件不一样,因为软件产品创造比较简单,推广产品边际成本比较低,做硬件真的不是如此。

  而且互联网模式在这下面当你做互联网的时候,第一个产品不好,你可以迭代,可以修改,因为是云计算。但做硬件的时候,如果做得不好,每次迭代可能就浪费了一两个月。如果你还不相信我说的话,我们来看看所谓的世界最大的、最棒的、最赚钱的公司,它是怎么做的。

  苹果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忠诚大量用户的公司,它即便到了2014年,就是iphone都快过十年周岁的时候,它的销售额还是90%来自硬件。

  所以那些幻想着硬件推了一大堆用户量,可以靠各种方法来变现的,连苹果都还没有真的做到。所以我们这方面千万不要太乐观了。这是第三个建议。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乐视副董:乐视体育估值30亿 将启动B轮融资
下一条:微软手机业务瘦身目标明确:减去三分之二体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