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菲籍华侨寻亲 记忆中“莆田市荷兰村”在哪里
老年重寻
赴菲18年沧海巨变何处是家
“这几年,爸爸经常提到那次相聚,谈起时,总会笑,心情格外好,但过后又失望了”
来到菲律宾初期,人生地不熟,老实巴交的庄老处处碰壁。庄老不愿意多提18年的菲律宾生活。据菲华经促会外宣部庄姓负责人介绍,初期到菲律宾,庄老先生以摆摊卖油条和包子为生,用扁担挑着包子和油条在华人聚集区售卖。这段岁月,儿子庄冬煌仍记忆犹新。“当时连饭都吃不饱,干活还得看老板脸色”。经过艰苦打拼,庄老后来做起洋葱、大蒜等批发生意。经过多年的积累,生活渐渐好转。目前,庄文皮老人在菲律宾享有退休护照权利,拥有在菲永久居留权。
游子心,念亲人。庄老年纪大了,对亲人的思恋丝毫未减,寻亲夙愿,愈加强烈。“这几年,爸爸经常提到那次相聚,谈起时,总会笑,心情格外好,但过后又失望了,因为几年来的寻找都没有结果。”庄冬煌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得知父亲心愿,加上经济条件改善,他也希望能帮父亲了却这段心愿。
至今,庄文皮老人还清晰记得故乡的路,他说,到了莆田车站,在车站附近,有一条通往大海的水渠,在路边可以看到一座二层洋楼,那里就是我的老家……如今,重回故土,记忆中的故乡已经不复存在。
2010年夏,菲华经促会工作人员带着庄老先生,驾车前往莆田“荷兰村”帮忙寻找其亲人。当他们来到车站附近时,30多年的沧海巨变,莆田车站已经不在,昔日通往大海的水渠已不见踪影,那座富有代表性的“土豪”洋楼也无法觅得踪迹,到处是高楼大厦,一切的线索在时间更迭中隐匿了。
为了寻找中断30多年的亲情,他们曾想过寻找当地电视台,发布寻亲公告,还通过生活或工作在泉州的莆田人帮忙寻找。
原本“家”的地方已不复存在,但这段被割断的亲情一直萦绕老人内心。年纪大了,早年劳作让庄文皮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有时需要药物来缓解中风带来的痛苦。今年5月13日,他已回到老家休养,希望有生之年,能与莆田家人再聚首,了却多年夙愿。
故乡、故土、故人,记忆中的“荷兰村”不知在哪?大姐、二哥现在又生活得如何?如果有知道此情况的市民,可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助他们一家团圆。(海都见习记者 李昌乾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