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行业努力转型4、5年 2013年开始收获
强化供应链调整自产外包比例
为了减少库存和零售导向型渠道配合,体育用品行业提出了打造“柔性供应链”的目标,而在2013年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适当加强了自产比例,以更好地配合整个渠道的改革。
安踏在2013年开始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将组织架构全面贴近消费者,重点提升终端店铺和零售商的竞争力。为了配合这一转型,安踏在供应链上也进行了优化,实施产品品类垂直管理的架构,实现品类负责人从品类产品企划到终端销售的全线垂直负责制,并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零售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系统,通过各重要的零售指标作为衡量商品管理效率的最重要标准。
此外,安踏通过优化OEM和ODM的质量监控与工作流程,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并策略性地安排自产及外包生产的组合比例,以此提高生产及补单效率,减低成本。
同样实行精益简化供应链,提升内部产能的还有特步。特步根据产品类别来评定生产物流,从而提升效率;另一方面,特步在2013年扩展了安徽的内部生产设施,连同泉州的主要生产设施在内,鞋子和服装的总产能分别达到了1700万双和850万件,在大幅提高集团总产能的同时,自产比例也分别达到了64%和28%,同比都有了十几个百分点的提升。特步董事局主席丁水波表示,自产量的增加,可以使生产成本下降,提高毛利率,也便于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
市场扩展国际化与童装并行
在行业开始出现下滑时,泉州的体育用品企业便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其中海外市场和童装市场是两个很大的潜力市场。而从三家企业的年报来看,2013年在这两个领域也有了不俗的增长。
匹克是行业内耕耘海外市场最投入的企业,2013年,匹克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5.3亿元,占公司营业额收入比率的20.4%,同比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其中,匹克在美国市场2013年销量同比2012年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在欧洲,匹克明星篮球鞋也一度供不应求。
在国际主流市场取得成功,也让国际二、三线国家的零售商对代理匹克品牌信心倍增。上个月,匹克在总部所在地泉州刚刚与瑞典、菲律宾等四个国家签订代理分销协议。目前匹克的国际代理商数量已突破40家,品牌产品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匹克董事长许景南预计,未来三年匹克品牌产品有望实现在1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目标。
而特步的200个海外网点,则主要位于中东、中欧和西班牙。与海外市场相比,特步在儿童领域的成绩更为突出。去年,特步与央视儿童频道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了“特步儿童”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并与迪士尼及漫威跨界合作,推出了“蜘蛛侠”和“复仇者联盟”系列产品,在300个零售点内出售。
安踏方面,去年共416家FILA专卖店在内地、香港及澳门经营,安踏童装店铺在国内有881家,都显示了较强的增长潜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