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晋江安海有个村 曾是清廷的噩梦
花巷 2017-03-20 16:01
顺治帝几次都收买不了郑成功,驾崩后,康熙帝开始大举兵力向郑军进攻,郑军退守台湾,而长期为郑军提供火炮的西畲,首当其冲成为清兵报复的对象。
当时,清兵围剿西畲村,奉行有头一律斩首的命令,将逗留在西畲的村民全部杀害,并割掉了宗祠里所有雕刻人物、鸟类的头。大难不死的西畲族人为躲避清廷追杀,大多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西畲村其实不大,属于同一宗祠陈氏下三房。长房搞铸造,二房搞砖瓦,三房搞商业。陈孙力老人说,族谱里,长房第五代后再未有后人出现,铸炮场地便交由二房第十二代托管。待清政府对铸炮事件平息之后,族人在炉间中厅设一块神桌、一个香炉作长房神主牌位的祖屋。300 多年来,后裔每年年冬月节,都要作一桌五味菜到此孝敬,表示对他们的纪念。
郑成功第九代郑氏后人郑梦彪,专研郑氏历史。他说,"陈氏长房到了第六代后,族谱上再未有记录,却在台湾续上香火,台湾陈姓族谱刚好接上,至今已有 20 多代了。"
我曾在台湾博物馆藏卷中,查阅到一份《晋江县府从九都西畲乡陈氏族谱师雏始祖怀逊公分支三房份》,记载着清朝初期动荡不安的近况,陈氏三房或逃难台湾,或遭王兵所杀,也算是这段历史的一面佐证。不过由于缺乏有效沟通渠道,两岸西畲人没有联系。
1943 年铸造业复兴,几经兴衰又回到西畲,目前仍是西畲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铸造业为生的西畲村有村民 1000 余人,家庭铸造作坊还有 33 家。
以前,没有如今的电炉、吊轨、遥控等先进设备,家家户户都能听到手拉鼓风、烈火熊熊的"呼哧"声,那通红流畅的铁水,仿若当年的战火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