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六旬老人寻亲十余年未果”追踪:重走50多年前回家路

2016-05-22 08:32 来源:晋江经济报 0

­  黄聪明(图右)在地上画出记忆中外婆家的位置。

­  昨日上午,淅沥沥的雨声扰了不少人的清梦。一大早,黄聪明在家人的陪伴下,从南安赶到晋江龙湖寻找母亲施瑞春娘家人的线索。在本报记者和古盈村老人会会长的陪同走访下,黄聪明确认母亲娘家的位置就在南浔村一带。

­  昨日上午9时许,黄家人来到了当年的“中山街旧车站”。彼时的中山街旧车站如今已被店面所代替,只有“顺记楼”依旧站立在这条老街上。

­  站在“顺记楼”旁,黄聪明看着阳溪小学旁边的小溪,回忆着当年的回家路:在龙湖中山街车站下车,随后经过一条枯水的小溪,走了大约1公里,穿过一条两边是大厝、地板铺满鹅卵石的路,就到了母亲的娘家。他还记得有经过一段斜坡的路。

­  “我记得当时下车了,就是沿着这条小溪旁边的小路走的,但是那条小路现在找不到了。”看着被时间改变的老街,黄聪明努力回想8岁时的情景。他说,这十余年间,他来这里多次,试图找到回外婆家时走的小路,遗憾的是都没有找到。

­  在黄聪明的记忆里,当时是沿着小溪旁边的小路走了一段路,然后向着左手边的一条小路穿过农田,就到了母亲娘家所在的村庄。

­  古盈村老人协会会长施文坛今年也是六十几岁,小学就是在阳溪小学就读。他在1967年时就骑着自行车载客营生,所以对中山街附近村庄很熟悉。

­  施文坛带着黄家人尝试走另外一条同方向的小路,无奈这条小路也终止于一个池塘。这个池塘周围均是农田。黄聪明在地上画着当时走的地形和方向。施文坛说,如果是这个方向那就是在南浔村、衙口村一带了。

­  “石厦村是在车站马路的另一边,后宅村和前港村则是在旧街的另一个方向。这样一来,其实就可以排除这三个村了。”施文坛说。结合之前南浔衙口老人会提供的线索,黄家人决定再往南浔村看看。

­  记者带着黄家人来到了南浔村,从小埭自然村沿着村道走到灰窑、桥头自然村,站在桥头村大道,黄聪明确认说就在南浔村一带。

­  “那时南浔村我们也来找过,在路上碰到老人就会去问,问了好多次都没问到。”听说南浔村有长顺古民居群,黄聪明一行人希望可以去看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线索。

­  站在长顺古民居群前,黄聪明笃定地说就是这种红砖古厝。“当时走过一条铺了溪石的巷子,比这里的要宽一些。”黄聪明指着两座古厝间的巷子说道。只是过了半个多世纪了,当时外婆家的古厝也不知是否还在。“至少确定了范围,知道是南浔村了。”

­  施文坛说,经过这么多年了,要找到当年一样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估计很难,毕竟村庄建设也改变了不少村容村貌。“建议多找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问问看,上世纪40年代末有没有谁家的女儿嫁到了南安,那个时候嫁到外面大家印象都会比较深刻。”这一建议得到了黄聪明家人的赞同。

­  “有时候小埭、桥头、灰窑的一些老人也会去我们村的文化中心,我会多帮你们问问看。”施文坛热心地表示会继续帮助留意。

­  黄家人说,寻亲之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但是感谢本报和老人会的热心帮助,至少缩小了范围,知道是什么村了,以后找起来也会更有针对性。

­  看着黄老先生走回了母亲娘家的村庄,却走不回家,着实令人感到心酸和遗憾。读者朋友们,黄家人的寻亲之路还在继续,如果你有相关的线索请拨打本报热线82003110与我们联系,让我们共同为黄老先生的寻亲路“添砖加瓦”,让他下次再回到晋江之时,也能踏上回家路。(记者_施蓉蓉秦越文图)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晋江昨普降大雨局地暴雨 雨水今示弱阵雨唱主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