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晋江安海镇溪边村许书藏生前身后名
许健康祖屋。
安海镇溪边村地处安海镇东片区,是坝头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溪边村位于坝头溪旁,古称鳌溪。溪边村位于大盈至深沪公路与石东公路交叉口,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利。溪边村人口约1000人,260户,区域土地面积约1200亩。村庄房屋近200幢,大多数建造时代较早,以1-2层木石结构住宅为主。村民主要依靠打工收入,部分做小额商贸生意,农业主要是栽种甘蔗、地瓜、水稻。
生前悬壶济世乐善好施身后桂树芬芳福泽乡邻
“父亲生前总是挂念这村里的事情,我就在一直想,我得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谈起捐款这一善举的背后,许健康说,这是对父亲许书藏的牵挂,也是父亲在他心中留下的一股信念。
昨日,记者来到溪边村走访村民,了解其父许书藏悬壶济世、乐善好施的点滴故事。而本文这位主人公已于2013年8月19日逝世,但溪边村民们仍然惦记着他的种种好。
雨夜送医为村民义诊
在晋江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自然村,只要提到许书藏,村民们无不称赞他是一位大善人。
“许书藏是一位大好人,我一辈子都记着他对我家的恩情。”溪边村75岁村民许自抽说。上世纪60年代一个冬夜,雨下很大,许自抽的父亲突然身体不适。这时他想到村里有一位叫许书藏的医生,于是跑到许书藏家敲门,在说明来意后,许书藏二话不说,提着药箱径直来到许自抽家,为他父亲看病并开了一些药。令许自抽意想不到的是,许书藏竟然分文不收医药费。“他太好了,村民找他看病,只要他手中有的草药,几乎都送给村民,看病还经常不收钱。”许自抽说。
1921年农历六月十七日,许书藏生于晋江市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自然村。行医28年间,他行走于龙湖镇瑶厝村、永和街,永和镇巴厝村,东石镇清透村之间。2000年,许书藏写了一本自传《我的一生》,书中写道,“在清透村时间最长,整整十七年,一生中的黄金时代都在那度过。我兢兢业业地将大部分精力都奉献在为人民服务上,在治好病的原则下,我想方设法尽量为群众减轻医药费负担。”“我对待病人非常周到,一有情况,总是随叫随到,收取的费用却很低廉。”
许书藏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58年,他来到晋江东石镇清透村,当时,那里条件艰苦,为了给乡亲们治病,他经常上山采药。虽然日子清苦,但他绝不多收乡亲们一分钱。对于家里有困难的乡亲,许书藏还为他们免费诊病送药。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对许书藏赞不绝口:“他就是一位大好人,溪边村的村民永远铭记他。”
兴办书屋让村民学养鸡
捐资修建金龙大道、溪边村老人活动中心,捐赠图书……热心公益的许书藏将一生都用在奉献上,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
上世纪90年代初,金龙大道还是宽1米左右的泥泞小路,车辆进出很不方便。“正是许书藏捐资修建金龙大道,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建隘门、筑路亭、盖渠道,道路环村利人行。”坝头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许书藏不光修建道路,还很重视村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上世纪80年代初,他捐5000元给溪边村老人会,兴办农家书屋。“当时的书籍有关于如何养鸡养鸭,也有教村民如何科学农作的。由于当时信息不发达,到农家书屋看书也成为村民的一件乐事。”许自抽说。
如今,在溪边村老人活动中心广场附近,有一棵许书藏当年亲自种下的一棵肉桂树。“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棵树,我们在树周围架起围栏,村民有需要就可自行来此摘几片树叶回家熬药。”坝头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棵树就是许书藏奉献精神的一个象征,只要村民有需要,随时都可来此自取。
“对于村里的公益事业,许书藏很是慷慨,但他自己生活却很节俭。”坝头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溪边村里的老人不管男女只要年满60周岁以上,每个季度都可以领取到几百块的生活费。“他总是把村民放在心上,不论个人经济情况如何,总会全力帮助。”(记者 陈崟 张志耐 秦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