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跑出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度”

中国教育报   2018-05-21 11:49

­  机制创新助推特区大学“快速前行”

­  5月17日,第七届Grubbs学术论坛在南科大举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拉布斯等群贤毕至。2016年,南科大依托格拉布斯等专家,成立格拉布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深圳首个以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力争建成世界领先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科研中心。

­  短短一年多时间,格拉布斯研究院已成为人才“聚宝盆”,引来10位美国和中国的院士加盟。而在南科大,人才聚集效应已经显现,据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介绍,目前该校300余名教学科研系列教师中,两院院士23人,其中全职1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74人,千人计划专家占师资比例达40%。教师队伍中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的毕业或曾工作于世界排名前100高校。

­  大学之所以兴旺,归根结底在教师。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中,深圳以开放包容姿态,通过“孔雀计划”等人才政策,广聚英才。但当地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引不来的,深圳高等教育要攀上高峰,必须用“拓荒牛”精神在关键领域下大力气。

­  近年来,深圳市充分发挥改革创新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聚焦人事制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和突破,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大和南科大在全国公办高校率先实行去编制化管理,探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形成“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非升即走”的全员聘用制度,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分类聘用、考核评估、晋升制度体系。

­  2016年1月1日,深大全面推行“预聘—长聘”制。深大校长李清泉介绍说,该校所有新进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律按岗位聘用,均无编制。深大还打破大锅饭,不再按人头分指标,而是根据各学院科研排名、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等指标,分配高级职称指标。如该校心理与社会学院2016年副教授、教授名额分别增加6.15个、4.1个,而某学院则减少6.39个、4.26个。

­  无论高校怎么改,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所在。在深圳各高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正在稳步前行。南科大在创校之初,就率先实行“6+3+1”(高考成绩60%、能力测试30%、高中学业成绩10%)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同时南科大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英文授课,深化启发式、研讨式和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而在深圳大学城办学的3所研究生院全面实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探索专业学位硕士按项目招生的选拔机制。

­  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校,深圳积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松绑”之后激发的是活力,结出的是硕果。今年1月,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依托单位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深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同时,深大在一流学科“红海”之战中异军突起,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学科3年新增5个;南科大已有7个学科进入广东省高校新增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度新增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港中大(深圳)也已建立起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  目前,深圳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从2012年约7.5万,增至2017年9.67万,其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在校生从约4万人增加至约5.5万人。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025年天津中考时间及各科考试时间安排 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