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跑出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度”

中国教育报   2018-05-21 11:49

­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雄心壮志”

­  “对标硅谷,深圳最大的短板在源头创新,缺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介绍说,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高校数量少、办学层次低、在校学生规模偏小、缺乏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认为,深圳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城市和产业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强。未来城市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深圳再单靠外来人才的引入已经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需要,必须尽快构建起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  对于高等教育底子较薄的深圳,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深圳的选择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自主办学和合作办学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

­  “在此前成功创办深圳大学、兴办高职院校和引进国内名校在深圳建设研究生院的基础上,近10年来,我市在推进高等教育时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力争办一所优一所。”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介绍说,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更大手笔加快推进高校建设。

­  短短几年时间,深圳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在特区破土而出!南科大、港中大(深圳)已培养出毕业生,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工大(深圳)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招生;借鉴德国、瑞士等世界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经验,高标准、高起点筹建深圳技术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名校签署合作文件,共建深圳校区。同时,当地加快推进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

­  “对于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在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看来,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走过的是快速发展之路,同时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系统性,着力构建起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高校。像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就属于“专业化、开放式、小而精”的特色学院。它们起点高,对标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

­  短时间内建设和设立多所高校,离不开土地和经费的保障。为了实现高校落地,深圳在原有大学城的基础之上,在龙岗区建立了国际大学园,为国际合作办学提供土地支撑,确保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以及配套建设的科研共享中心落地。在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重视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深圳注重为学校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和足额的资金支持。

­  更为重要的是,2016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着力构建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完整政策体系,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从提升质量、推进国际化、增强支撑能力、深化综合改革、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025年天津中考时间及各科考试时间安排 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