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800万 如何响应各地“抢人大战”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800万大关,预计将达到820万人。近十年,全国毕业生人数持续递增,仅仅用了4年时间又增长了100万。一方面,新一线城市成“新宠”,“抢人大战”持续升温;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局面。今年的就业形势有什么新特点,就业压力是否会随人数增加而增加?求职时,毕业生们最看中什么?遇到求职困难,又该如何理性应对?
虽然只是应聘南昌某大专院校的普通教师岗位,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贺玉涵却发现,参加面试的竞争者除了来自武大、复旦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还有一位英国海归。经过两轮笔试、一轮面试,贺玉涵还是没有等到入职电话,她不得不继续投简历,重新开始找工作。
求职的焦虑在整个毕业季蔓延,催促着毕业生四处奔波,忙个不停。
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这次,浙江大学毕业生邹宜桢将简历全部投向了北京、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我爱快节奏,二、三线城市会让我感到无处使劲,我不想消磨掉年轻人应有的拼劲儿”。在许多毕业生眼里,一线城市机会多、视野广,更能锻炼人,是他们求职的第一选择。
行业、城市、待遇就像不同的变量,左右着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选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近5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告诉记者,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带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55万人提高到2017年的106万人,年均增长9.8%。照此计算,2018年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能够吸纳116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可能比去年略有放缓,但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有保障的。”高文书认为,如果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2%(去年为91.6%),则只需要6.5%的经济增长率即可实现;如果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能够达到6.7%,则将能够实现777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年就业率预计可达到94.8%。因此,只要2018年经济增长率能够保持在6.5%甚至稍低的水平,就能保障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尽管整体就业形势向好,但是高文书坦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非重点院校、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和部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身上,他们将面临较为明显的就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