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驻村:振兴乡村挖掘资源带头人缺乏 要做好村民的保姆

华西都市报   2018-01-31 16:23

­  挖掘资源最缺带头人

­  要当好村民的“保姆”

­  2015年底,余水洋的工作内容中加了一项:西来镇铁牛村的驻村干部。

­  每周,他要抽出一天时间到村上转转,与村干部对接近期村里的大小事宜;村上有公路、沟渠等项目修建时,也需要他给出建设性意见;临近年关,到村里交接工作时,他还会提上慰问品到贫困户家里坐坐。

­  不过,余水洋对自己还有个定位:当好村民的“保姆”。

­  走进西来镇铁牛村,不少鱼塘映入眼帘。这个位于蒲江和邛崃交界的村子,以发展渔业和旅游业为主。2016年以前,村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柚子树,附加值并不高,柑橘树也有,但品质参差不齐。

­  2016年,农业部在蒲江正式启动以水果、茶叶为重点的全国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三品”提升工作。但这项工作,在铁牛村吃了不少村民的“闭门羹”。

­  “以前,村民有过跟风种植导致水果卖不起价的情况,他们怕了。”为了说服村民加入果树改良提升工作,余水洋现身说法,一遍遍地向村民讲解,什么是绿色种植,什么是科学种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是学作物遗传育种的,就将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说。”一番游说之下,铁牛村村民也先后加入“三品”提升,对柑橘树的施肥、挂果袋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良。

­  “他也是我们农民夜校的老师。”在铁牛村副书记王珩看来,余水洋是村上了解外界资讯的一个窗口。稍空些的时候,余水洋会到夜校讲课,“他说,村里要长远发展,要走集体经济道路,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

­  “他之前就一直说,村上的主路太狭窄,影响村子的长远发展。”2017年10月中旬,铁牛村的主路开始了扩宽工程,在公路原有基础上,利用道路边角,把4米的主路拓宽到5.5米,最宽的地方6米左右。

­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融入其中,余水洋也有自己的看法,“农村其实不缺资源,缺的是能挖掘资源的带头人,缺的是能带来新鲜资讯的人。农村要发展更长远,一定要有属于村民的集体经济。”如今,在铁牛村的集体商讨下,也有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打算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有了具体的项目规划。”王珩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