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揭影视招聘骗局:影视群演模特招聘怎么骗人

中国青年报   2017-12-15 11:56

­  律师建议有关部门联手开展专项打击

­  事实上,这个骗局存在已久,据媒体报道,早在2006年就存在以招聘剧组人员为名,向求职者收取万元押金最后却让他们当了群众演员的骗局。

­  曾在一家影业公司担任制片人的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剧组招聘一般依赖熟悉的资源,如熟悉的制作公司、摄影团队等,很少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因为时间成本比较高,又涉及项目的保密问题,如果人员不靠谱,再换人很麻烦”。

­  他表示,导演助理、化妆师助理、摄影助理,相对都是比较专业的、细分的工种,非常看重跟组经验,且一般是“跟师傅”,搭配相对固定,更不太可能临时招聘。

­  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拍戏的一名跟组演员也表示,剧组在开拍前通常早就确定了主要工作人员和演员,到影视基地时一般都已经有了成型的团队,只有群众演员才会到了当地再招。像“刘导”这样的一般只负责提供群众演员,影响不了剧组对重要岗位的招聘。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发现,在影视招聘连环骗局中,一些公司往往不按照正常的招聘流程:求职者明明是去找工作的,希望建立的应该是劳动关系,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但一些公司却与求职者签订经纪人合同、劳务合同甚至合作合同,“好像是一块和他投资做生意的”。

­  这些公司的做法,被认为是试图规避《劳动合同法》关于不得对劳动者收取财物的规定。而在求职者报警后,警方会以涉及劳动纠纷、劳务纠纷、合同纠纷为由,不进行处理。

­  记者发现,一些合同还出现了不少低级错误,例如,在求职者提供的一份合同里,出现了根本就不存在的“最高仲裁委员会”。

­  有些合同的落款单位与招聘网站、收据载明的单位不一致。例如,记者应聘的中辰公司,其合同印章是北京叶尚曼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此,一名工作人员称,中辰公司是叶尚曼沙公司的投资方。但记者查询到的工商登记资料没有显示这一关系。

­  一些影视公司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多名求职者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尽管他们分别应聘了不同的公司,但在被层层转手的过程中,有时会遇见同一个工作人员。

­  12月7日,记者亮明身份致电笑傲东方公司,询问是否存在向求职者收钱的现象。在听明来意后,该公司员工改称电话拨错了。中辰公司电话则无人接听。

­  张新年建议,求职者应该牢记,公司招聘中以任何名义收费都是违法的;在网络宣传、开票据、签订合同等环节,还要注意核对公司名称是否与票据、合同的印章一致。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被骗,为避免遭受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应想办法先行离开,再寻求其他维权帮助。

­  张新年说,求职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招聘平台应该加强对招聘信息的审核。同时,这一行业乱象已持续多年,希望劳动、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成立专案组,予以专项清理打击。

­  “这些年轻人很可怜的,我有时候一天能接到10多个求助电话。”张新年痛心地说,骗局延续了10多年,“教训惨痛”。(文中求职者为化名,实习生朱彩云、邱晓芬对本文亦有贡献)(杨威、卢义杰、房立俊/)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025年湖南省考成绩查询入口:湖南人事考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