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体育课改:每学期需跑步百公里 需要APP打卡记录

钱江晚报   2018-09-25 10:19

­  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要问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图书馆,也不是那些绿油油的草坪,而是学校的田径场。

­  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来这里跑步的学生。人最多的时候,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简直堪比小长假时的西湖景区。

­  为啥这么多人?原来,近日,浙江大学对2018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今后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更具体系化,由课内体育、课外体育两部分构成。除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54课时,还将每天下午原本用于其他课程的“第十节课”(16:45~17:30),统一安排为体育活动时间。

­  浙大还自行研发了一款“体艺APP”,这是一款跑步软件,用于学生锻炼时记录打卡。每学期每名学生要跑满48次,每次的有效距离为:男生超过3.5公里,女生超过2.5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的满分。

­  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吴叶海告诉钱报记者:“此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手段之新,为全国高校之首。”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变化,培养出浙大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  有浙大学生的家长留言说:“看到学校如此举措,一直担心孩子进大学后就不锻炼身体的老妈妈放心了。”

­  每名学生都被要求

­  参加体育竞赛

­  此次改革后,浙大本科生的课内体育项目包括:专项教学课,专项辅导课,专项训练课。2018级学生每学期必修54个学时的体育课,包括32学时的课堂专项教学,16学时的课堂专项辅导课,2学时的体质健康测试,2学时的运动安全教育和体育理论考试,以及2学时的校园体育竞赛。

­  甚至明确规定,每名学生都至少要参加一次校园内的体育竞赛。

­  吴叶海介绍,专项教学课分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与短学期专项教学课。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必修课,目前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36个专项,共60个课程。专项辅导课也是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必修课,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拟开设30个以上专项课程。每星期都会有丰富的校园体育比赛,供学生选择参加。

­  这么多课,老师们如何上得过来?吴叶海说,学校公共体育与艺术部现有体育教师64人,开设36个专项课程,127个教学、训练和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还有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长学生,他们也会参与到教学辅助、群体辅导、竞赛组织等教学活动中来,学校将尽最大可能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和指导的需求。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