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体育课改:每学期需跑步百公里 需要APP打卡记录
跑步想拿满分
男生相当于绕西湖跑11圈
“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和掌握技能,还要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培育学生的精神与品格。”吴叶海说,因此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体育成绩中,课外体育锻炼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到15%。
吴叶海说,在调研中他发现,如今大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并不多,因此需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大的课外体育锻炼与活动,包括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院系(学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等。
其中,学校在评分标准中规定,想要拿到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满分的同学,必须在有效锻炼时间段内,完成有效跑步距离和有效跑步时间。每学期学生要跑满48次,每次的有效距离为:男生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大于等于2.5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的满分。也就是说,为了拿到跑距锻炼的满分,男生每学期要累计跑168公里,相当于绕周长约15公里的西湖跑11圈。女生要累计跑到120公里,相当于绕西湖跑8圈。
为了避免作弊,每次锻炼结束,学生还需要上传适时的照片到APP打卡。
为了给学生更多时间锻炼,从2018级学生开始,每周一至周五的“第十节课”将不再排课,设置为体育活动时间,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胡吉明表示,该时段将成为同学们每天的重要锻炼时间。
目前,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实施一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田径场上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
浙大2018级求是物理班的新生倪同学本是一个不喜欢跑步的人,因为跑步打卡次数与体育成绩挂钩,不得不去跑步。但是坚持几天后她发现,这种强制和逼迫的锻炼方式,并没有使她觉得难受。“其实跑2.5公里也不像想象中那样恐怖,每天下午和晚上操场上都有很多人在跑,气氛很好。”倪同学说,“习惯跑步以后,我觉得每天过得更充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