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老师利用“百万立方”设计将能源课上成了“科幻电影”
钱江晚报 2017-11-30 11:26
避免学生上课时成低头一族
老师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这是徐象国老师第三次以“百万立方”的形式上这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课,和以往一样,这样的上课形式获得了同学们一致好评。
徐老师说,这是一门概论课,光讲课本上的各种能源概念,既枯燥又无趣,这些知识网络上都能查到,很难阻止同学们在上课时成为低头一族,“在上课之前,大多数同学可能连家里每年用多少电都不知道,没有能源消耗的基本概念。”徐老师尝试学科融合,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高宁合作,将两所大学两个专业的班级打通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来完成“百万立方”设计。
在课程的后半期,多数课堂时间都是用来讨论的。两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很有新鲜感,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浙大2015级能源学院的高如启和他的团队,设计的“百万立方”引入了“元空间”的概念,整个空间由一个个类似DNA分子链的双螺旋模型构成,可以自由配对。比如你躺在10楼的床上,想去5楼的健身房,就可以通过螺旋旋转,将自己的房间“移”到健身房隔壁去。
在“百万立方”设计中,除了要考虑能源供需平衡外,100人的社会采取何种制度也是关键。毕竟,这个社会想要正常运转,就会涉及到分工合作,就必然需要建立管理制度。徐象国说,这是整个课程中很有趣的部分,以后会尝试与社会学方面的老师合作。
“设计这样一种上课模式,除了让同学们切身地体会和了解不同的能源,还能让他们在课程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徐老师说,他的目的不是要同学们真的设计一个“有用”的空间,而是让他们通过实践,找到自己以后想要研究的方向。 (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