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诗社的艰难倔强生长的背后 热爱诗歌学子的坚守
社长感慨
再缺钱,诗歌节也要搞
大学诗社不单是激情昂扬、闲情逸致的所在地,它还越来越跟生存艰难挂上了钩。《铁狮子坟诗选》第一部早在1998年即诞生,由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出版,这是北师大二十年学生诗歌选集。时隔19年,第二部《铁狮子坟诗选》终于得以艰难面世。“五四文学社”原社长龙智慧说,今年年初编《铁狮子坟诗选》时,学校给了一些钱,老社员捐赠了2000元。诗集每本成本15元,今年6月印了100本。“这些钱除了制作招新海报、明信片,印诗集,剩余不到1000元。”
“五四文学社有一个传统,社长干一届是一年,但说实话,我也不想继续干下去。”龙智慧说,刚开始组织编辑《铁狮子坟诗选》,有五六个人的编委会,但到了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干了,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校订、排版、印刷,到学校批钱,全是我一人承担。那时,我有一种特别想哭的感觉。”
“无钱”,已成为高校诗社近些年的常态。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社长李照阳直言,以前可以从学校得到一些支持,但现在变得越来越难了,最近一两年争取不到钱。龙智慧也有同样的感觉,她认为学校对诗社的支持力度显然不够,而其他一些社团却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的吴建邦也说,今年学校的资金支持比往年减少了三至五成,“学校更愿意支持新媒体。”
北大“五四文学社”还形成不成文的规定,一旦举办诗歌节等活动,费用要由诗社成员垫付。“今年4月举办的未名诗歌节,邀请嘉宾的住宿、交通费用都是诗社成员垫付的。”李照阳说,其中有一位嘉宾的住宿费就是他掏的,两三天住宿费是700元。
面对诗社的困境,昔日从高校诗社走出来的诗人树才有些心焦。他呼吁,大学生诗人要坚定自己的心志,各个诗社之间也要彼此支持、切磋;同时,学校一定要给予大力支持,“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那么困难,还给我们资金支持,现在为什么就做不到呢?”(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