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一再松绑,高校科教人员为何还是“迈不开腿”

中国青年报   2016-11-16 09:29

  一纸“向知识价值致敬”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把一些游走在校园与企业之间灰色地带的高校教师兼职创业的“天花板”捅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

  近年来,挡在学校和企业之间那扇半遮半掩的门,正在一点点被打开,与此同时,官方语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放在前几年,大学老师兼职开公司还得挂个亲戚的名字遮遮掩掩,如今站在大学讲台上的教授已经可以高调地亮出自己的两种身份。

  “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 “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的新政,又一次在学术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继“允许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等一系列“松绑”政策之后,又一个旨在释放科研人员创业活力,让尊重人才不再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重磅举措。

  事实上,为了让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中央政府到各地以及高校近年来不断推出各种政策,从“彻底放权”到“完全让利”,就是要打通从科技到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环——激活科研人才的活力和激情。

  尽管政策的口子越开越大,可落实到每一个高校科研工作者身上,到底能不能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中国青年报记者深入全国多所高校采访了解到,不少高校科研人员依旧心存疑虑,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导向性政策尚缺乏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到底能产生多大效力,不少人仍在观望。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2025年广东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拟25
  • 2025年安徽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时间确定
  • 新疆2025年中考时间确定 新疆中考各科目考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