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改革中的年轻人·一起推倒教室的“墙”

人民日报   2016-11-15 15:21

  回忆起大学生活,天津大学毕业生张晶记忆最深的就是大三秋季学期上的“传热学”课。第一节课,老师出人意料地直接布置了一项开放性题目——为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解决热管理问题,并为工程方案提供基础数据。这意味着,学生们要在130天左右的时间内,从零基础到自主提出可行性方案。

  那一年,一群80后青椒(青年教师)和他们的90后学生一起,成为“天津大学能源动力类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改革项目的参与者。那时的状态,张晶现在还经常回味:“就是一群大‘狂热分子’,不遗余力地把学生培养成小‘狂热分子’,对学习与探索的狂热。”

  拿专业基础课开刀

  28岁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老师田华,留校后第一次走上讲台,讲授的便是“传热学”。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专业的三大基础课之一,课程难度很大,考试通过率不高。

  在此之前,这门课的教学模式与高中教育差别不大——讲题做题。“拼命讲题做题,有多少内容是毕业一年后还能记得的?”70后系主任谢辉和田华、焦魁、王迅等80后“青椒”们想带来一些改变。

  一次次头脑风暴后,改革小组成立了。20多人的团队,锚定了改革目标:“我们培养的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技术工人,而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国际化、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济南2025年中考时间公布,比往年推迟一天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