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改革中的年轻人·一起推倒教室的“墙”

人民日报   2016-11-15 15:21

  “三心互勉”教书育人

  侯国峰是一名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毕业生,他曾经很讨厌身上的“工科男”标签,“因为意味着呆、宅、不会表达。”然而经历了那场教改后,一切都变了——跟企业沟通,跟同学们联合破题,甚至站在众人面前推介自己的解决思路,这不仅让他更加自信,也让他在参加工作后迅速融入角色,多有建树。

  “改革让学生接收到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他们的视野、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完全不同,即使以后知识点都忘记了,这些还会是让他们受益的东西。”谢辉说。

  一家在华世界500强企业遇到了工程机械热管理问题,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学生们以此为主攻目标,针对公司的3种工程机械,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所给出的空调送风口优化布置案等方案,还被采纳应用。

  学生有了实践能力,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习难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而对于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青椒”们来说,尽管教书育人会让他们获得巨大的价值实现感,但现实的考量也让他们不得不正视。教学改革针对教师精力投入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但并没有特别设立奖惩措施。教改的成果并不能量化,评职称、升教授还是得拼论文成果。改革小组的很多教师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骨干,怎么在教学与科研间平衡,考验着这些年轻人。

  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对他们来说,全身心推进改革,除了年轻和激情外,靠的是一个“土办法”,叫“三心互勉”:用良心、热心、责任心教书育人。

  “作为老师,我们点燃了太上老君的丹炉,学生们不一定都练就刀枪不入、火眼金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比从前更强大了!”谢辉说。(朱虹)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国标”出台 聚焦舒适
  • 2025年央视《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几点+直
  • 2025年广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广州市高中阶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