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部分免费教育师范生欲改初衷 青年教师心有“三忧”

2014-09-16 09: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这年的高考结束,从各地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

  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共招收了10933名免费师范生。这些学生在各地录取的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40分以上,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均保持较好的态势。在生源结构上,中西部生源占90%左右,农村生源比例约为60%。此后报名的热度一直不减,8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近8万名。

  为了认真落实总理的嘱托,免费师范生工作列入了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分管副部长陈小娅每年都要带着师范司司长一行到学校召开专题工作会。6所部属师范大学则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阵容、制订了最优化的培养方案。

  “免费师范生”一时间成为媒体上出现频次极高的热词。

部分免费师范生欲改初衷

  农村期待好老师。但是,校方很快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满怀理想入校的免费师范生思想开始出现波动,学习动力不足。

  在2011年柳树刚刚吐绿的时候,获悉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消息的山西省,第一个拉起横幅组团到北师大校园进行公开招聘,却没有换来热情拥抱。

  在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夕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更令人尴尬: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他们总体上从教意愿不强,而且愿意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2011 年9月6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0597名首批免费师范生90%以上在中西部的中小学任教,39%以上到了县、镇以下的中小学任教。有人对这个数字存疑。因为他们知道,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真正回到中西部基层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数量非常有限。位于中部地区的华中师大对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与省、市重点校签订协议的比例为83.2%,而到中小城镇或乡村的仅占16.8%。北师大、华东师大的实际比例更低。

  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初衷在于为基层农村培养优质师资,青年学子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

  对个人,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从入学之日起即开始享受国家的免费待遇,包括免除学费、住宿费并提供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被录取者须和高校、家乡政府签署协议,承诺毕业后在教育行业内工作10年,其中去县级以下初中和小学服务两年。对不能履约者将按规定追缴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违约金,并记入诚信档案。

  在校学习期间,若想调换专业,只能限定在师范类的不同专业间调整,不能转到师范以外的其他专业。

  这种强制性还表现在免费师范生毕业以后就读研究生的规定上。政策规定,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不允许报考脱产研究生或其他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

  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任教的刚性原则,导致这个群体的就业范围受限。譬如以往华中师大学生在中南五省乃至全国就业是非常普遍的,因为这条政策的限制,今年学校500多名湖北籍免费师范生全部要回到本省就业,直到现在,尚有1/5的学生工作未落实,校方非常着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广东女教师周丽娟不满男友分手 将其杀死后自杀
下一条: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在厦门举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