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阴盛阳衰”严重 男孩更易成应试教育牺牲品
高中:中考更有利女生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支舜认为,男女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两天或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和弥补的,主要是前期在家庭教育、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多年下来形成的差距,这其中就包括学习习惯、学习的刻苦努力程度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这都是孩子从小便打下的基础,可能到了高中这个差距会继续扩大,有的男生会意识到这个差距的存在,但有的可能会继续浑浑噩噩地认不清现实。而如今的中、高考考查的更多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程度差不多的前提下,拼的还是认真,谁学习认真,谁成绩自然就能向上走,结果就是他就能进好学校,这是一个不变的循环。众所周知,女生更容易静下心来学习,肯背肯记,相比男生而言,在成绩上占的优势更明显。
孙晓青说,男女生比例失调主要还是现行的考试制度造成的,因为中考越简单,就对女生越有利,拿今年中考的作文题来说,《悄悄的提醒》较适宜女生来写。而且目前高中学校参加推优和自荐的也是女生占多数,因为推优必须要一贯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能仅凭一两次的好成绩就入选推优名单的。所以这两者的叠加就造成了近年来女生在优秀高中“爆棚”的原因了。
杨明华指出,男女生比例失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第一,如今女生可能相对多一些;第二,女生与男生相比更静得下心学习,更听老师的话,会按照老师的节奏学习;第三,如今的考试制度更适合女生,常考的记忆和背诵是女生的“拿手戏”;第四,不少学校的班干部就是女生,她们保送的几率也较大。
张大同也表示,现在的女生在文科上的优势愈加明显,而理科成绩也不弱,所以就形成了女生比男生在学习成绩上更优秀的主要原因。但是在高标准的理科竞赛中,获奖的还是以男生为主,就以今年某项理科竞赛为例,共有30多名获奖者,只有约5名女生获此殊荣。
专家分析
男孩更易成应试教育牺牲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李文道和孙云晓表示,一般而言,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均较男生早熟一两年,在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阶段,教材较简单,理论要求不高,她们利用语言发展上的优势和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靠背诵就能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到了高年级,物理课程越来越要求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女生这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而男生精力充沛,自幼好动,生活经验较丰富,在小学阶段不愿下功夫默写、背诵,偏于灵活记忆,不自觉地发展了归纳、分析能力,他们对物理概念、规律很感兴趣,所以他们比女生更易于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像,了解物理过程,这也是造成男女生物理学习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
现行教育模式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女孩不同,男孩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同样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男孩的大脑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他们也更容易表现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为。
其次,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当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被要求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几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四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甚至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更不敢组织,社会实践也是少而又少。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
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