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多数人感觉压力重重

2011-09-30 16:04 来源:海峡都市报 0


记者调查万余毕业生去向 首届免费师范生去了哪

  9月份,应届高校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已在四处奔走找工作了。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正在各个城市集中进行。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高度关心的话题。今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来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监测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

  但多数高校毕业生还是感到压力重重。“找工作太难”、“起薪太低”、“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抢手”……找工作、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仍然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严峻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情况下,对多数毕业生而言,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自己满意、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却并不容易。

  毕业生就业毁约率增高,颇能反映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据权威机构对全国692所高校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研显示,16%的毕业生曾经有毁约的经历。在毁约的原因中,拿到了更好录用通知的以41%的比例排在首位。其他原因则包括试用期间发现不适合职业发展,用人单位的承诺未兑现和发现就业以外更好的机会,分别占29.1%、17.7%和12.2%。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市场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现在都想当公务员,想进事业单位,想进国企。但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看,虽然这三项的就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只占大学生就业总数的20%。其中12%是进机关事业单位,8%是国有企业人员更换和新增。大学生希望的理想岗位和相关领域能够提供的实际岗位不能吻合,这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另一方面,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会面临有知识、缺能力的状况。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升级和产业机构升级,对实用型、服务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方面和整个市场需求差距比较大。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最看重、而学生最缺少的是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究其根本原因,则与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雷同、课程重理论轻实际等原因有关。

  毕业生数量多、竞争激烈,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眼高手低”的尴尬现实,让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受大学生就业自身能力的制约。”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栋表示,“很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达不到用人企业的标准,或期望企业能够提供高出自身专业能力要求的薪资待遇水平,这就使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别将“最敬业老师”误解为“跪式服务”
下一条:“初中版托福”正式登陆中国 下月在京举行首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