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多数人感觉压力重重

2011-09-30 16:04 来源:海峡都市报 0

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大学生找工作不难,找一份自己满意、又能胜任的工作不容易

  当同学们都已经开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2007级学生寇羲却每天泡在图书馆,准备明年初考研。

  去年底,寇羲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边努力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结果,既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考研准备也不充分,两头都没有着落,只得再复习一年。

  寇羲学的专业是工业工程,毕业后一般都会到制造业企业工作,但她一直想从事与IT、金融有关的职业。所以,找工作期间尽管收到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几家企业的录用通知,但因为“不想去工厂”、“专业不对口,做得很吃力”、“薪水待遇太低”等原因,寇羲放弃了这几个录用通知。

  “我自己总结,觉得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什么思考,找工作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自己的专业出来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因此有些工作找到了也没有签约。”寇羲告诉记者,“耽误了一年,很可惜。”

多数人不愿去基层就业——

  政策频出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创业,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适应现实

  和毕业生都想进事业单位和国企恰恰相反,基层和中小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巨大,但没多少人愿意去。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社区、乡村需要大量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便民服务人员。据测算,每年社区岗位都有上百万,而且不断增长,所以基层需要大量人才。民营企业也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而且能扎扎实实在企业干的员工。但无论基层还是民企,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

  “没想过去基层,还是想留在长三角的大城市发展,家里人也希望自己能离家近一点。”正在准备找工作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学生武琳琳说。她觉得自己刚毕业,很年轻,学习能力还很强,希望有个“更高的平台”,既能施展才华,也能学到新东西。

  记者采访的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中,多数表示不愿意去基层。即便进不了事业单位或国企,也会首先选择回老家城市,借助老家的各种“关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其实,基层有基层的好处。

  刚刚从中国农科院观赏园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孔佩佩,选择了到北京大兴区采育镇担任村官。对她而言,能积累基层经验和解决北京户口是村官的两大吸引力,有了经验和户口,将来还是可以进事业单位。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基层,盲目地找一份工作留在北京,反而很辛苦。

  孔佩佩现在负责蔬菜基地工作,新开展了类似于现实版“开心农场”的“咱家菜园”,以放心菜、绿色菜为特色,很受欢迎。“来这里,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专业,现在的工作和我的专业就很对口,农业就应该从基层做起。”孔佩佩说。

  孔佩佩没有打算回河南老家,“对我这类在老家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生,最好是在能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城市生活,我的专业在北京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孔佩佩说,当村官并不寂寞,交通、生活也很方便,待遇也不错。

  “要用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基层。”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要大量开发新的基层岗位,人社部在2009年专门颁布了9个领域、50个基层就业岗位。其中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起到了带头作用。服务期满两年后,很多人留在了当地。还有一些人考公务员,政府就专门拿出部分招考比例,考研究生的给加分,还有人到事业单位或其他企业。很多国企愿意吸收在基层工作了两年的人员。有了这些鼓励措施,更多人会在基层找到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国家也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成都市红星路35号青年创业园,聚集着许多年轻的创业者。这里多是办公面积几十平方米的小公司,却成就了很多创业梦想。

  研发数字互动产品的泛思互动总经理熊晓亮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他和另外2名刚毕业的学生创办了泛思互动,如今已发展到20多人,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00多万元。熊晓亮告诉记者,创业初期,青年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还帮忙推荐项目,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和帮助。如今,公司新招募的员工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自己也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据了解,我国现在的创业比例为2%,有关部门将积极争取在5年内达到国际平均水平10%。为此,在既有的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场地、孵化基地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要把创业工作前伸后延。前伸到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后延到学生毕业两年后还能享受这些政策。

  “如果毕业生和家长们能适当转变就业观念,眼界更开阔、目光更长远,就会发现另一片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张小建表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别将“最敬业老师”误解为“跪式服务”
下一条:“初中版托福”正式登陆中国 下月在京举行首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