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保送博士帮妈妈打工 “硬核”父母全力支持
近日,在江苏省徐州泉山区一处脚手架工厂内,21岁的李国安熟练地操作着拆卸扳手,从钢管上卸下连接扣。从微凉的清晨,到烈阳当空的午后,李国安已经连续作业4个多小时了。他身旁的钢管架堆到1人多高,身上黄色工作服的背后早已被汗水浸湿,看起来像是刚洗出来一样。而一周以前,李国安的双胞胎哥哥李国平也以同样的装束,在这家工厂忙碌着。
他们戴着旧草帽,除了面相略显稚嫩,做工时的专注与卖力,和工厂里的其他人无异。但让其他工友感到惊讶的是,他们都还只是大四的学生,哥哥李国平刚刚被保送北大大学直博,弟弟李国安刚刚被保送至中科院硕博连读。
即将去高等学府深造的兄弟俩为什么会选择在假期接力来工厂劳作呢?原来,兄弟俩是心疼在厂里辛苦打工供养自己念书的母亲,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分担母亲的工作,体会母亲多年的辛劳。
保送名校博士的双胞胎兄弟
接力打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近日采访时,工厂的负责人邱先生讲了一桩趣事。他早上7点到工厂时,李国安和母亲已经在忙碌。他跟两人打了一个招呼后,突然盯住了李国安问:“你是弟弟吧?”邱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哥哥李国平是七天前来厂里打工的,一天要干8个小时,一周下来,小伙的皮肤都晒黑了。这一天,邱先生发现眼前小伙变白了,他知道兄弟俩的事,一下子猜出来这是双胞胎的弟弟。
李国安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哥哥比他早一个星期从学校回家,一直跟着母亲在厂里打工,在他回家后,就接过哥哥的班,“哥哥还有作业要完成,在他写完作业前,就由我跟着妈妈劳动。等到哥哥忙完作业,我们会一起来厂里打工。”
虽说是哥哥,李国平只比李国安早出生3分钟,两兄弟长得一样,个头一样,身材一样,兴趣爱好一样,就连多年的生活、求学轨迹,两人也几乎重合。兄弟俩老家在徐州丰县,很早就跟着父母到徐州市区,两人入同一所小学、中学,学习成绩也是肩并肩——这一次你高一点,下一次我超过你。
2015年,兄弟俩同时考取了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专业。今年暑假,兄弟俩第一次出现了“分道扬镳”——李国平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专攻半导体方向。李国安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主攻量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
弟弟李国安在脚手架厂辛苦地工作
双胞胎兄弟在工厂里劳作,让负责人邱先生啧啧称赞:“弟兄俩马上都是博士了,可是干起体力活来,一点不输给其他工人。”邱先生表示,老大先在厂里干了一个星期,动作麻利不说,还专挑重活干,抬钢管、抱配件,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没有旁人招呼,小伙想不到去歇一下。今天弟弟虽然第一次来厂里,可是跟哥哥如出一辙,从早上到现在,也没有休息过。邱先生说,在午休时间里,哥哥还会给母亲按摩放松,这样的场景让旁人又感动又羡慕。
哥哥李国平在脚手架厂辛苦地工作
“硬核”兄弟背后
“硬核”父母的全力支持
兄弟俩出自寒门,又同时被保送名校博士,有网友评价他们是“硬核”双胞胎。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发现,兄弟俩的学业成就背后,是他们“硬核”父母的全力支持。
李国安老家在丰县城关镇,出生以后,兄弟俩就跟着父母搬到徐州市区。父亲原本在一家货运公司做技术工,母亲在县城一家皮鞋厂。在兄弟俩3岁时,父母双双下岗。随后,父亲开始在市区开出租,一直从业至今。母亲在两兄弟上初中后,开始四处打零工,光在脚手架厂就工作了10年左右。
兄弟俩和父母的全家福
为什么称这对夫妻是“硬核”父母?因为两人20多年的打拼,几乎都是在围绕孩子。母亲刘霞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在两兄弟出生后,夫妻俩就做了决定——培养孩子上学。来徐州后,一家四口人住进了李父原单位的宿舍(两间房,加起来也就30平米左右),这一住就是16年。在孩子求学期间,李父承担起养家重任,每天在路上开约10个小时车,母亲刘霞则负责照顾两兄弟起居。从小学开始,两兄弟的生活跟其他同学无异,父母除了偶尔督促两人学习外,会尽量让他们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报辅导班、增加伙食开支,只要孩子需要,父母都会尽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