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3日全国1.2万所培训机构整改 校外培训仍“高热”
疏堵结合家校社真正融合
“这学期,孩子在学校参加了教辅中心的课余辅导,家长不用掏一分钱,孩子学习进步很快,还学会了吹笛子,哪里用得着上校外辅导班啊。”南昌市豫章中学学生熊祖平的父亲说。
“有偿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群众对有偿补课反映强烈,但对课余辅导又有着现实的需求,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尚不充分的当下,我们应该正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如果政府不直面问题、有所作为,客观上就是把学生和家长推向了补课市场这一边。”谢为民说。
明确了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南昌市教辅中心应运而生。教辅中心实行两级运作,由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建市本级教辅中心,在全市直属28所学校分别设立教辅分中心。每年,南昌市财政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给予保障,参与教辅的教师按每节课50元给付劳务,并在评先、推优和晋级等方面予以同等优先考虑。
学生能通过线上云平台、线下面授等多种渠道与名师沟通,还提供小提琴、足球、3D打印等兴趣课程。
截至去年年底,教辅云平台学生注册6.42万人、教师4400余人,开展网上答疑互动13万余条,开展双休日面授6.78万个课时、活动课程5500余节。
孩子在南昌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读小学时参加了学校的篮球兴趣小组,从事教育行业的朱任辉还是给孩子报了个课外的篮球兴趣班。
小学期间,基本上没什么课后作业。考虑到孩子的数学不太好,他们给孩子买了不少练习口算的辅导资料。
朱任辉为孩子要不要补课的事也挣扎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心态有了转变。朱任辉的孩子现在在一所民办学校读初一,每天能在22点半之前上床睡觉。
“‘剧场效应’带来家长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加剧校外增负,家长与孩子在这种竞争中苦不堪言。要解决这个顽疾,必须要家校社真正融合,形成系统的结构性的联动。”南师附小校长易艳丹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坚决取缔违规的校外补习班,取消各种违反成长规律的竞赛和择校考试,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家长课堂、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转变心态,去功利化,认识知行意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认清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推行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回归整体发展之路,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充足的运动和阅读时间,这样才能让大众有更多“减负”的获得感。
此外,南昌还积极探索课后“三点半”服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第三方等形式,在校内课后提供多样化兴趣活动等形式。加强德育教育,开拓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兴趣小组等渠道,加强家校合作,加强社区共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闭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