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优先发展现代化教育路径选择
中国教育报 2018-05-29 11:39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将成为北京发展新的一翼,承担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使命,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需找准抓手,厘清建设次序,坚持公共服务先行。
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为先手棋
比较而言,河北省城市群的公共服务体系与京津两地存在较大差距。从资源流动看,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明显。近年来,三地的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状,中央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前提。新区吸引在京相关单位、产业和人口转移,前提条件是具备与首都相媲美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薄弱,新区建设有必要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为先手棋,尽快建成公共服务高地。新区建设亟待做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