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题型预测:从40年高考作文变迁看变化?
透视: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迁路径
从全封闭的“命题作文”或半封闭的“半命题作文”到独立自主、思想探险的开放性“话题作文”或开放性“材料作文”的转变。后者是在拓展考生的思维疆界,为其喷薄的思维“开闸放流”。这是高考作文从“关”到“放”的最关键之处,是新时期高考作文题型诸多变化的总枢纽。这种根本性变化,带动了高考作文在文体、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显著蜕变,促成考生写作的“自主”而不是“套作”。
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考作文题型努力趋向新境界:提供考生开放的思维平台、牵引思维流向的蓬勃释放。即使是某些变相的命意“材料作文”和命意“话题作文”,也很快扭转方向而引导考生走向多元、自由和真实的新写作,最后演绎为开放性“材料作文”和开放性“话题作文”。
从同质化和感性化的单一文体到自主开放、独立创新的多元文体。历史新时期之初《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大治之年气象新》等“命题作文”必然导致思想的高度同质化,诸如此类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没有“思想含量”,唯剩“写作技巧”或“写作技术”;而后者自然形成千人一面、味同嚼蜡的苍白“套作”。
这样,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就成为高考文体的“常态”。特别是应运而生的新文体“评论体”在历史新时期愈来愈占据主流地位,充分解放了考生主体的理性思辨力,并借此考察考生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表浅或共同表达转向基于生活经验和思维积蓄的积极主动和特色化表达。这是历史新时期考生语言表达上的巨大进步,展示着写作主体以“积极语用”为特征的语言创造力的显著提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语言表达力,是评价考生作文水平的根本标准。由于上述高考作文题型对思维空间的洞开、对文体选择的自主乃至题目的自拟,促进了考生语用潜在能量的释放,“以我笔写我心”的自由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一个接一个可以信笔游走、疆界无限的作文考题,引导考生个体凸显自己的思想力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