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小蝶变: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保障乡村教育质量
3 合理布局解决上学远上学难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其中小学2.7万所,教学点8万个,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4%,在校生384.7万,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而全国共有农村小学寄宿生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保留小规模学校还是推动寄宿制学校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吕玉刚指出,科学合理布局是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的关键,也是对学校进行投入建设的基础。《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准确把握布局要求,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要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再作调整。”他说。
“农村学校布局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只建寄宿制学校,也不能只建小规模学校。关键是要把两类学校的质量抓好。”邬志辉说,“面对乡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大量存在的现实,尊重农村家长就学选择、全力打赢两类学校建设攻坚战,是新时代高度重视和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的战略举措。”
邬志辉同时指出,虽然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汇聚资源倾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了基层,资源都是统筹使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资源投入的实际效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落实到乡村就是一个整体。一方面要将乡村的教育与养老、医疗等资源整合起来统筹考虑,增强基层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要形成发展共同体,形成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 (记者 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