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书院式社区 培养德艺双修有志青年

中国教育报   2018-05-21 11:22

­  书院式社区

­  最强师资全程深度陪伴

­  什么是热学?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怎么来的?宇宙运行、物质运动的研究是否有规律可循?弘毅学堂物理班本学期的“热学”课,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窦贤康授课。

­  “窦校长讲得很好,全部板书,用非常简单的数学推导,把晦涩的公式剖析得很透彻,他引入的物理科学前沿知识对我也很有帮助。”学生陈子言说。

­  弘毅学堂平均投入近10万元对每个学生进行培养,教师队伍结构为“首席教授—教学团队—科研导师—学业导师(班主任)”,是名副其实的“名师办班”。

­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深度陪伴。这两类导师都由对培养学生有热情的著名教授、学科带头人、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学者担任。

­  在科研导师的课题组,一、二年级同学强调的是基础性与趣味性;大三后,在课题组里要从事前沿课题研究,至少参与一个独立课题的全部研究过程,每学期初有开题报告,学期中有小结,学期末有总结,结题时有答辩。不要求一定有重大成果,重在探索的过程。

­  王树泽从物理班毕业后,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直博。大三时,王树泽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的课题组。徐红星让他每天做化学反应实验,王树泽不解,“我将来想从事偏物理的科研,做化学合成太无趣了,只用化学方程式算好质量然后重复做就行了。”

­  徐红星问他:“你炒过菜吗,炒菜放盐吗?”徐红星解释:“纳米实验中,化学技术很重要,样品的制备处理都要用到化学,就像炒菜要放盐一样。”这是王树泽做跨学科研究的第一课,是一堂生动的萌芽课。

­  2010年至2017年,弘毅学堂作为本科生院下设的一个办公室运行,学生学籍在相关学科学院,弘毅学堂办公室和学院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和管理等工作。2016年9月起,弘毅学堂开始按理科试验班大类招生,学生学籍归口弘毅学堂,并开始探索跨学院大理科培养模式以及以梅园为基地的书院式学术社区建设。

­  “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来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以外的东西。”石兢认为,学院与书院好比学生的父亲和母亲,优秀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会相互补位,共同发展。

­  优质师资的全程深度陪伴,不仅传授了有形的专业知识与科研方法,导师们还以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以师德师风感召着学生,以民族情怀引领着学生。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