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谈学生减负落实到地 需家庭学校社会合理
更为重要的是,“减负”的真正落地,依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合力。
王欢建议,大力宣传“基础教育为人生发展奠基”的价值取向,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培育亲情、传承家风、养成良好习惯;让社会教育规范有序,使孩子尚德明礼、关爱他人、多样发展;让学校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三方互为补充、良性互助,在“减负”问题上形成合力,让“减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严查教育系统内部寻租行为
“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在3月16日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应“减负”问题时,说了这样的话。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直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打着“提优补差”的幌子,行应试教育之实,野蛮生长,人气火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已然形成,究其原因,在于监管力度不够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课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不到位,所以导致教育行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民革中央建议,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教育行为。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内部监管,严查教育系统内部寻租行为,特别是要严惩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现象。加强教学管理,规定授课知识要点、讲授程度等,明确要求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查禁教师弱化课堂实效、参与课后补习牟利行为。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教育、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取缔无证培训机构,严禁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杜绝各类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择优、“占坑”录取等行为,坚决打破已经固化的“利益链”。
除此之外,民革中央还提出,为增强义务教育“减负”实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强化制度落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畅通疏导渠道,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完善评价机制,推进考试领域改革。(中新网记者 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