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附属中学教师杨林柯“万言信”直指教育培训问题

华商报   2018-03-30 17:43

­  >>追问

­  上学越来越难,教育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贵,教师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社会和家庭越来越不满意……

­  为什么会这样?

­  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明明知道奥数无用甚至有害,却又不得不逼迫孩子就范,因为这些奥数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

­  这是怎样的分裂?

­  由于校内竞争的加剧,校外的补课机构也费用看涨,一些教师也暗地里兼职校外机构,上一次课的费用从400元到600元不等……

­  几十分钟的辅导真有那么值钱吗?

­  >>希望

­  严禁节假日乱补课,“一经查实,校长免职”不能只挂在嘴上

­  鼓励学生和教师多参加“游学”,鼓励教师自发组建“读书会”,把师生从刷题的愚拙里解放出来

­  政府除了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和鼓励民间办学之外,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平衡的办法

­  “西安教育并没有多少改变”,杨林柯“万言信”6年后再次发声

­  想必许多人和他感受相同:西安教育问题就像“太极”,推来推去始终没找到解决之道

­  4月8日西安教育问政在即,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西安教育。

­  6年前,以“万言信”建言西安教育的陕师大附属中学高中教师杨林柯,再次投书华商报——

­  2012年2月21日,《华商报》发表了我写给家长的万言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被送到全国“两会”,多家媒体报道后,辐射到全国,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也成为当年中国教育的十件大事之一。

­  我写那篇文章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力图在教育教学中冲破应试教育的封锁,把课上得“大”一些,把教室的围墙往外推远一点,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能够思考和成长。但这显然与家长只考虑“升学”“显达”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所以文章见诸媒体后,我的观点并未得到周围环境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  六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唯一变化是,自己变得坚强了一点,教育教学也变得收放自如了一点,价值平台似乎也大了一点。而我当年所提出和揭露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变,有许多方面甚至更糟了。无论是西安本地还是全国,大都往衡水中学的方向走了,所以我曾经也借李白的诗句感叹:“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  杨林柯语录

­  ■无论争身份认证还是抢优质生源,背后的逻辑都是利益,而不是教育

­  ■教育是“求真”的过程,如果变成“忽悠”,那就扭曲了教育本质

­  ■奥数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请问这是怎样的分裂?

­  ■分数只是格式化教育行为的数字化形式,对社会和家庭都是一种欺骗

­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标签化“名师”越来越多,而教育却越来越成问题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