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家庭和睦孩子心理更健康 父母态度影响孩子

中国教育报   2018-03-29 09:39

­  自主感和成就感是心理健康的根基

­  除了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主感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这些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发挥多大潜能。

­  我弟弟从小学习能力比较差。小孩子遇到困难,比如作业做不出来,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逃避。小学时弟弟一做作业就说自己“头疼”,爸爸就要求我替他做。他一直这样逃避,在学习中完全没有成就感,课外也没有其他做得好的事情来体会自信心。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各方面都找不到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主感的活动,他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一点根基。孩子有自己天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需要父母的接纳和尊重,才能建立成就感和自主感,否则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有很大隐患。

­  曾经有一个音乐天赋很高的学生告诉我,因为她们的妈妈钢琴弹得非常好,每次姐妹俩练琴,马上就能听出哪里不对,所以总在挑毛病。现在她和姐姐一辈子都不会再碰钢琴,因为每次看到或想到钢琴,感受到的都是屈辱。

­  她记忆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姐姐受到责骂拒绝练琴,被妈妈赶到冰冷的院子里罚站,姐姐穿着拖鞋和很单薄的衣服,而她跪在在妈妈面前求她让姐姐进屋里来。这是她对钢琴最深的记忆。虽然妈妈的目的是让女儿进步,可她一味地批评和惩罚,只会让女儿把“练琴”和负面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无论是师生还是亲子互动,只有把鼓励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4∶1到5∶1的时候,孩子接受起来才更有效。孩子弹钢琴总有好的地方,要是这样说:“孩子你看,这么难的曲子你都坚持练了一个多星期了,我特别佩服你这种毅力。”孩子就更有意愿和动力坚持下去。

­  有一个爸爸不会弹钢琴,可是家里俩孩子特别喜欢弹钢琴,因为他们一弹钢琴爸爸就在旁边,用既羡慕又崇拜的眼光看着孩子说:“你们弹得真好!”孩子就可喜欢弹钢琴了。

­  我们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积极记忆。我们每天对孩子的脸色、说的话、管教的方式、传递的眼神等,都会成为孩子的记忆,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食粮。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