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沟通民心
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
抓住机遇开展境外办学。迄今,已有十多个相关国家向我发来办学邀请,开展境外办学面临历史性契机。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国际经贸合作、产能合作等不断深入和扩大,直接带动了当地教育需求,需要在当地批量培养熟悉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标准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中国教育经验受到越来越多相关国家认可和重视,许多国家明确邀请中国高校去当地举办中国模式高等学校。作为后来者,市场不排斥就是我们最大的机遇。
我们应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具体可在下列四个优先方向探索开展境外办学。第一,在中国产业投资集中地探索产教合作办学。第二,在重要战略伙伴国家或节点城市探索合作办学。第三,在地区和学校长期合作伙伴地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第四,在规划建设的国际教育中心(枢纽)参与办学。当然,境外办学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和政策协调。
做深做细人文交流。从长远讲,广泛的民意和社会基础,是“一带一路”建设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所以说“一带一路”根本上属于民心工程,教育人文交流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人员流动是人文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应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更有效的教育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同时,通过与相关关键国家合作设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相关地区增派教育驻外力量,鼓励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地区广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支持教育机构与相关地区广泛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等多种举措,调动各界力量,开展机制化、广领域、多层次人文交流。
加快相关国家汉语推广工作。迄今为止,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布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比例还不高,汉语推广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教育机构在汉语推广和汉语教学领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开发汉语推广特色教材,培训外国汉语教师,面向相关国家组织开展青年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培训,开展留学生预科教育,与外国中小学校特别是高中建立合作关系等等。同时,继续办好来华留学全汉语教学。
深度挖掘相关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当前,相关国家学生选择来华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给我们扩大相应类型的教育规模、吸引高端人才,带来新的机遇。目前,一些相关国家来华学历生与其在外留学生占比还不高,进一步开发的潜力非常巨大。有关教育机构应加强相关国家来华留学市场研究和开发,采取针对性举措,扩大吸收相关国家和地区高素质留学生。
参与地区教育治理。地区教育治理机制和协作机制,是教育共同体重要体现。参与全球和地区教育治理,体现了大国的担当。我们应在相关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积极分享中国教育经验,为相关国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教育产品和服务。(作者:朱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