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教授本科课程会激发学习兴趣?87.7%受访者望院士教课

中国青年报   2018-01-09 11:20

­  在武汉大学,一门名为“测绘学概论”的基础课,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讲授,已坚持了20年。这门课也因此被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

­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院士回归本科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7.7%的受访大学生希望自己学校的院士讲授基础课。如果身边有院士授课,77.8%的受访大学生会去听。

­  受访者中,00后占4.1%,90后占45.6%,80后占37.0%。居住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2.8%,二线城市的占47.4%,三四线城市的占16.5%。

­  55.5%受访大学生偶尔听院士授课

­  李玉是武汉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四年里,他听过很多院士讲授的课程。据他介绍,他所在学校的讲座以及党课中有很多是院士讲授的。“我听说我们专业在研究生期间,会有一部分课程是院士主讲,其中包括很多知名的大家。这些课程很受学校重视和学生期待”。

­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刘凯则很少听院士授课。“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系,我学的是工科,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和基地做实验,在校园和课堂内的时间相对少,而且研究生的课程大部分还是导师带着走。我和院士近距离接触都是在院士讲坛这种大讲座上,吸收一些和本专业不同的知识,领略一下名家风采。这种机会本科的时候多一些,研究生后因为时间不足就少了”。

­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大学生中,28.9%的人经常听院士授课,55.5%的人偶尔听,15.7%的人从未听过。受访大学生最常听院士授课的场合是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45.3%),其次是本科教学期间(38.0%),然后是研究生教学期间(36.4%),另外还有校外相关讲座(18.3%)等。

­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岳琪琪(化名)所在的学院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文科类学院。“学院的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经常会推荐我们听一些名家讲坛,其中有不少是知名院士主讲的。虽然院士们专业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总能在课上谈及一些深刻的道理,或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话题。我大学这三年听了很多这种类型的讲坛。”她说。

­  院士回归本科课堂有什么意义?调查显示,6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5.6%的受访大学生觉得能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学术方面的传承;5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以传播前沿的学术理论;42.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魅力;仅4.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是大材小用,院士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  刘凯认为,院士授课的益处在于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从更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囿于自己的专业和学科。

­  87.7%受访大学生希望自己学校的院士讲授基础课

­  调查显示,87.7%的受访大学生希望自己学校的院士讲授基础课,回答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的受访大学生分别占33.7%和54.0%。

­  “我听过很多学院组织的院士讲坛,不得不承认,院士主讲的大部分都很受欢迎,内容丰富,特别有吸引力。另外,虽然院士们讲的课题都很深奥,但他们会剖析其中的重点给本科生听,照顾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李玉说。

­  刘凯赞成本科多开设院士讲坛这种形式的授课,让院士更近距离接触本科生。“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学愿意去听。”他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