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有哪些特点?专家解读方案重点
建立防治中小学生
欺凌的长效机制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一、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长效机制,保障学生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保障学生在学校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学校教育的底线。因此,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机制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家庭、学校、政府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父母在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中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不通过暴力打斗和恶言相向的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矛盾、防治欺凌和加强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还应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把防止学生欺凌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关注。
公安机关可以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检察院和法院根据案情进行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审判等工作。对依法应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的,可以依法开展必要的教育矫治,也可以根据法律进行判刑处理等。
三、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限,要给予学校和教师合理的惩戒权,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给教师和校长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防止中小学生欺凌工作的关键是完善制度建设,让教师认可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去对待,并给予教师必要的管理权力。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此项工作给学校和老师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防范学生欺凌是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张志勇
坚持源头治理。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三个基本理念:
一是每个孩子的生命都需要呵护,人的生命不容践踏。
二是每个孩子的人格都是高贵的,人的人格不容污辱。
三是每个孩子的健康都是第一位的,人的健康不容剥夺。
坚持系统施策。
一是要重建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育要把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
二是要重建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好的榜样,预防学生欺凌,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重建社会教育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治理,是防范学生欺凌的重要任务。
坚持宽严相济。
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要秉承“宽容而不纵容”的思想,区别不同情况,坚决进行依法处置,决不姑息迁就。
坚持健全机制。
一是要健全工作机制。各地、学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加强对防范学生欺凌的领导;各地要完善培训机制;学校要加强学生欺凌防范专题教育;各地、学校要定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
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将本区域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作为考评内容。
三是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