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心理教师覆盖率高 部分学校出于考虑未开设心理课
原因 学校家长学生各有考虑
深圳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现在每个学校都配备心理教师,有心理课程,但不是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有掌控学生心理素质的水平。有时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在承受方式上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负责人坦言,原因归结于没有完整的体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心理教师告诉记者:“一些学校和家长都不断地增加学生的学习量,除了考试课程学习之外,还安排学生参加如奥数、钢琴等各种课外培训,让学习任务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使真正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充分展开,学生的人格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被忽略,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影响,诱发了诸多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另外,记者走访了两所中学,中学生们明显对于这样的话题,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初三年级的应同学告诉记者,学校一周会上一节心理课程,“老师讲得挺好,让我更了解自我,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更能发现自身问题。”
“现在讲了关于如何适应初中生活,通过老师的讲解让自己心理的压力减轻了。”初二年级黄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也是一周上一节课。他觉得心理课程对他帮助特别大,但他也希望老师讲解如何缓解同学矛盾的课程。
虽然有学生对于心理课程的认可较高,但记者采访了30名中学生,却有21名学生表示,心理课没有必要上。
高二的小张自信地告诉记者,他心理很健康,不需要上心理课,“我每次上课都在看别的书”。
“没必要上,讲太多也接受不了,现在要备战中考。”九年级的小何说,有不少同学班上的心理课都被拿去自习、写作业和老师讲课用了,她认为,说心理的东西太虚,不如节约时间用来做功课。
另外,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上心理课的原因,是认为应该把心理课换成更加实用的像“如何调整心态应对考试”、“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