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放假怕回家是为什么? 应和父母建立心理共识

中国青年报   2017-08-11 11:00

­  回家的确是一件有压力的事

­  回家带来居住地点、生活环境的改变,相应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休闲习惯、睡眠习惯、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还有气候状况、社会文化也不一样,再加上节假日回家,增加家庭开支,还要面对父母催婚、代沟等问题,这些都是压力源,总体压力指数可不小呢!所以总会有人说,“放假回家比平时还累!”

­  我摘取了《生活事件压力量表》中和回家有关的事件,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压力程度。

­  回家带来了个人角色的转变

­  无论你现有的角色是学生、职员、老板,包括已经为人父母,你回到家之后,你的角色就转变成孩子了;而对于父母来说,平时他们彼此是配偶角色,孩子回到家,就转变成父母了。每个角色的需求不同,作为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疼爱,给予自由空间;作为父母,需要孩子的关爱、理解,渴望享受天伦之乐。很多时候,我们回家了,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我们还没有关注到,自己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从心理上及时转换。用现有的角色去和家人相处,就容易产生矛盾。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回家之前,建议孩子和父母都对即将发生的角色变化有一个心理准备,理解回家必然会带来变化,提前做好心理调试。

­  暂时放下一些现有的角色,能够换位思考,想一想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我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  明确回家的主题是团聚,期望彼此愉快地相处,享受亲情的温暖,所有的言行都围绕主题,其他可以暂时为此作出一些让步,这并不妨碍团聚之后你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  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有亲密无间的亲情,也有作为独立个体的界限,不要越界。

­  前几天,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他们和儿子之间是“旧的矛盾去了,新的矛盾又来”,每年春节就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刻。去年春节,因为儿子谈恋爱分分合合,他们看不惯,和儿子发生了争执,但也没办法,管不了。我说:是啊,当然管不了,他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和孩子是两代人,在学识、心智、认知、经历、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对人对事,对爱情婚姻的理解有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  我对她说:有冲突也很正常,哪有没有冲突的家庭呢?别说亲子关系,就是生活中的所有关系,冲突都难以避免。比如在单位和领导及同事、在家和爱人、在餐厅和服务员、外出和出租车司机……我们和社会环境、大自然也存在冲突,堵车、雾霾、地震、山洪,冲突无处不在。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025年天津中考时间及各科考试时间安排 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