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西省留守儿童工作现状:加强校外住宿管理 校中建家
光明日报 2017-07-18 15:03
“拉家长做合伙人”
“还有多少日子呢?苦苦想着爸妈回来的我,常常躲在房间的一角,愁苦、哀怨。”这段话来自一位江西弋阳留守儿童的日记。
据弋阳县葛溪乡初级中学校长路光生介绍,该校留守生占比46.1%,隔代监护占84.64%,亲友监护占10.02%。高达44.90%的孩子一年才能见到一次父母,90.10%的孩子只能通过假期探亲。“缺乏安全感是很多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许多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和学校就去挣钱了,其实长久来看得不偿失。”
面对全县45%的中小学生是留守儿童的情况,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提出,“要把家长拉做合伙人,不能‘看戏’,而要参与出力”,把家校合作制度化,形成家校社紧密联动的教育生态。
弋阳县湾里朱垅小学六年级三班姜光腾的妈妈黄水荣,去年结束了在浙江义乌打工的日子,这一切与学校的家委会“校外互助小组”有关。原来,为了避免“5+2=0”周末抵消学校教育的现象,该校在每个有生源的村庄选择一户读书氛围好的家庭,全村学生集中读书、活动。“我们茶园村有4户人家,参加互助小组后,孩子的成绩带动提高很快,总是叫邻居照顾也不好意思,正好在家门口也可以做些小生意,就回来陪读。”黄水荣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朱垅小学,从学校卫生、护校,到午餐、监考,处处都有家长的身影。校长黄祥根说:“省里‘万师访万家’活动不光让老师了解学生,也让家长更体谅学校,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
到今年5月,江西全省共有15.8万余名教师家访了284.3万户家庭,回收问卷219.8万份,征集家长意见220.7万条。“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力,看似小小的家访,却是形成多方合力的法宝。”方华如此评价。(本报记者 刘博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