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辞反映了怎么样的时代变迁 寄托了怎么样的期望
被反复讨论的命题之三
“做自己”的真意
如今,“做自己”这个信条频繁出现在各种消费品的宣传广告语中,渗透在各种现代生活的观念中,但究竟什么才是“做自己”的真意,认真思考过的人并不多。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多位师长在毕业致辞中提到了自己对“自我”、对“尊重”、对“尊严”的理解。
不到4分钟的演讲时间,9次被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的掌声打断。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用535个字的致辞,勉励学子“做自己尊重的人”。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会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 还可能会在遇到小难大灾后,知道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
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作为生物科学家的他,祝福即将远行的学子,在“退休之日,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愿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对“自尊”的阐释亦发人深省——
“自尊是成就伟大的起点。自尊就是尊重我们内心的那个伟大的灵魂,同情心,同理心,对家人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开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开门不抢行,甚或帮后面的人把门拉住;与人交往的时候,保持理性,不卑不亢;做生意的时候,不是想着如何寻求官员的保护,而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好;不违规、不越矩,做一个好人……你在做这些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法律的要求,而是因为内心灵魂的驱动,那你就实现了自尊。”
姚洋还请学子们相信,自尊会向社会释放善意。“你的自尊还会唤起他人的自尊,他人又会影响他人,这个社会也因此会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俞可平则在他的毕业致辞中进一步直言,“对于我们政管人来说,仅仅追求自己的尊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帮助身边的其他人去维护他们的尊严,要努力通过推动社会的进步,去维护所有人的尊严。”他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后,把尊重平等地给予每一个人。“要努力去推动社会的政治进步,只有在民主法治的条件下,每个人的尊严,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维护和保证。”
当学者们走下讲坛,读到同行们纷纷发出对“自尊”“尊严”的阐释与呼吁,想必会心有戚戚焉吧。而对于更多在课堂以外的听众而言,当一些关键词被一再提起和讨论,不可不说,是一种不应被忽视的提示。提示的是,在当下社会,某些非常珍贵的东西,稀缺了,薄弱了,应当引起更广泛而深刻的重视。
当然,道理讲得再多,要想有任何一丝改变或完善,社会各界的携手努力才是最最重要的。如是,毕业致辞在记录下时代真实图景的同时,才能催化、延展出更多真正可以改变现状的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