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了 师资怎样了?“产假式师资缺口”如何解

光明日报   2017-04-18 11:46

­  综合布局,完善教师储备

­  除了“二孩”带来的短期师资缺口,由中高考改革带来的课堂改革,也对当前的师资储备提出更高要求。

­  根据中高考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分层教学、走班将成为下一步课堂改革的方向,这意味着工作量上升和师资持续承压。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每年不一样,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成为试点地区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  浙江某中学教师陈娟表示:“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中选考3门,理论上学生可以有35种选择组合,但实际上我们是先固定主流选择,如理化、政史,再搭配第三门学科,实行‘小走班’。如果搞分层分类‘大走班’,我们目前的条件难以满足对师资、教室的需求。”

­  从更加长远和综合的角度来看,“要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教师聘用方式,短期聘用的教师也要经过资格评定。”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

­  记者了解到,各地为拓展师资补充渠道,不断积极探索。北京市海淀区建立了非编制管理的教育人才储备库;上海市虹口区尝试突破户籍限制,非本市户口的优秀人才通过办理居住证的形式获得教师事业编制;在编制总量内,山东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用于补充中小学急缺的教师,解决超编学校的“燃眉之急”。

­  在“海淀教育人才储备库项目”的招聘广告上,记者看到,项目的薪酬是该区同级别教师的1.2倍。北京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乔键介绍,采取“区聘校用”形式入库的105名教师,将到海淀区内45所学校任教,项目实行考核制,考核结果与下一年的薪酬挂钩,薪资“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

­  “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有学上’,让孩子‘上好学’成了水涨船高的诉求。在当前中小学大班额现象仍然突出的情况下,师资队伍建设将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汪明认为,“编制是财政支持的依据,而在编制总量不变的要求下,创新教师储备模式就成为关键问题。无论是周转编制专户还是县管校聘,都是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报 记者 靳晓燕 刘博超)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山东2025年高考总分多少? 山东高考成绩公
  • 浙江2025年高考时间: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 马鞍山2025年放暑假时间 几月几号开始放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