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熟悉的陌生人 给中国诗词搭一个青春舞台
中国青年报 2017-02-14 09:20
选手在台下玩飞花令,工作人员用诗词发朋友圈
阚兆江说:“其实诗词的基本含义用其他语言也能表达,但用诗词来抒发,更能表现出意境和韵味,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学功底、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作为节目,我们暂告一个段落,但10期节目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希望唤醒、引领、促进全民对诗词的兴趣。”
来自四川的80后法官庄意义,小时候家是农村的,得帮大人放牛。放牛时无聊就带一本书看,当时家里只有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唐诗一百首》,一边放牛一边读诗,就这样,他慢慢爱上了诗词。后来,庄意义学业有成,毕业后成为法官。尽管工作繁忙又繁琐,但他从未放下诗词。他说:“法律是理性的,而诗是感性的,在严肃的工作之余,诗是我解压的出口。”
留学生施勍从小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在美国留学的日子里,用诗词来寄托思乡之情。她说:“始终在心里觉得,诗词就是我命中注定的‘爱人’,和穿越千年的知己,很多情怀在生活中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在诗中找到一个似曾相识的知己。”
重庆师范大学日语系大四学生肖如梦,名字就来源于词牌名“如梦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在初中时手抄过一遍《宋词三百首》。很多人问她为什么不念中文系,肖如梦说,学一门新的语言,就是见一个新的世界,而把中国古诗词介绍到日本去,是她的理想。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刘磊发现,选手们没轮到自己上台时,在台下没事就互相玩飞花令,或者自己跟自己接句,“也不累”!而有个工作人员自从开始做诗词大会,现在每天的朋友圈都是自己原创的打油诗。
诗词大会落幕,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正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