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热点 > 正文

校企双向奔赴 护航就业之路 聚焦福建职业教育改革

福建日报   2023-05-19 09:24

57d18188-2462-4ce4-9592-19f6421c4237.jpg

  职校学生在“海丝文化集镇锡雕大师工作室”学习锡雕技艺。

  创新合作机制

  拓宽产教融合模式

  在新就业供给关系之下,“订单班”显然已不是职业院校为学生拓展就业的唯一出路。“我们更看重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行业需要的人才。”在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就读大一的张盈盈说。

  5月9日上午,张盈盈和同学们在学院3楼的“侯国建劳模工作室”上课。指导老师正是全国劳模、八闽工匠,目前担任柒牌夹克生产车间主任的侯国建。

  “平时接触女装设计比较多,而侯老师给我们讲男装版型,还有不少设计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和控制工艺,让我们受益匪浅。”张盈盈说。

  侯国建告诉记者,工作室是由柒牌公司与学院共建,他平时会合理安排在校任教和在企业进行研发的时间,公司也认可他如今的“双重身份”。“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真正知道现在企业在做什么,有什么新材料、新工艺,这对他们今后建立自己的设计观将有一定的帮助。”

  设立各类名师工作室只是黎明职业大学拓展全要素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

  在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一间实验室让记者觉得似曾相识。

  在这里,脚型扫描仪、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足底压力分析系统等专业人体评测设备一应俱全,能够开展3D脚型数据采集与分析、运动步态数据采集与分析、运动鞋穿着功能评测等专业实训项目,还可以进行真实的定制化生产。

  眼熟,源自它就是个“迷你版”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

  近年来,为顺应地方行业发展需求,黎明职业大学打通石油化工和纺织鞋服两个领域设立了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但这两大专业基础难相通。该学院选择与行业龙头安踏合作,新成立全要素合作的安踏运动产业学院。

  “以安踏集团的典型鞋服产品为载体,遵循‘原辅料研发—产品设计—智能生产—营销服务’的全链路,打破固有专业格局,按照‘鞋服类专业擅长材料化工’和‘材料化工专业聚焦鞋服材料’的思路,共建实验室,共同制定专业群培养方案,事实证明拥有复合型技能体系的学生,就业路也更宽了。”学院院长吕明旭表示。

  如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视角已不是仅聚焦就业环节,还已经触及系统设计未来职业的进阶空间。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借由与安踏成立电商服务产业学院推出的“踏浪星”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实训,甚至是真刀真枪的‘双11’商战等等都可以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获得企业的管培生资格,成为储备干部。”吴滨如说,而这一资格,原本企业只向985、211高校毕业生开放。

  目前,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已成立了国科数字产业学院、行云新能源汽车学院等多家产业学院。

  黎明职业大学则与钰齐集团、鸿星尔克等企业协同实施“师徒式”项目化教学,开展了“3年订单培养+3年进阶培养”的“技术精英”领航工程,助力学生从准员工―技术骨干―职业精英的进阶提升。

  “我们聚焦区域高端企业及产业高端岗位核心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展精英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共导’的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打造校企产教合作共同体。”该校副校长、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负责人李云龙说。

  如今,在八闽各地,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试验”正如火如荼开展。

  在龙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在学校设立“校中厂”,试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在企业中设立“厂中校”,强化岗位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如今已打造了11个“校中厂”、7个“厂中校”。

  宁德市建立起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会商解决校企合作有关事宜,引导各职业院校分门别类与当地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产业主导企业联办“冠名班”,形成工作合力。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受贿2.89亿余元 中国电科原副总经理何文忠
  • 辽宁、江苏等六省区将试点特种设备安全职工
  • 天津将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交易鸟类专项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