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
二、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
根据巡视反馈意见,把每个问题都当做“政治必答题”,下大力气,动真功夫,逐条逐项认真整改。
(一)党的领导弱化方面
1.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还有差距问题
一是针对“学习贯彻上级精神不够深入”问题。9月下旬,制定《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紧密联系实际,从学习组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学习管理等五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提出明确要求,推进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针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不够有力”问题。(1)注重顶层设计,提高教育发展统筹性、前瞻性。加强与省编办沟通协调,针对《福建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7-2020年)》文稿中关于高校内设机构和中层干部职数核定机制等原先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改革事项,根据教育部、中编办等五部门近期印发的关于高校“放管服”意见,对文稿进行修改完善,于9月30日上报省政府审定。同时制定“十三五”中小学布局、教师队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等13项配套子规划。(2)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统筹推进教育各领域改革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决策部署,将教育补短板“六大任务”细化分解为39项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逐项督办。(3)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①全力补短板。深入调研,研究提出义务教育全面基本均衡之后优质均衡发展新目标、新举措。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可及”“统筹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补短板重要项目。②推进城乡一体化。牵头起草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六大统筹”的总体思路,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起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动态管理,编外聘用教师管理等新机制。7月、9月该《意见》已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③制定督导新标准。围绕优质均衡新目标,8月修订出台“两项督导”“教育强县”评估标准,促进县级政府依法履行义务教育主体责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创新师资配置机制。会同省委编办等部门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定期核编、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新机制。(4)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①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改革职业院校绩效考核分配方式,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6月下达36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建设18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8月公布10个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培育项目。③加快资源整合。9月组织各设区市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推动三明、泉州、莆田、漳州等地建设职教园区,中职学校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④提升专业建设水平。7月确定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71个,9月启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10月我省10个专业入选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5)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①推进“一校一策”目标管理责任制。3-5月,针对各高校绩效情况逐校诊断、逐校反馈,实行差异化绩效经费奖励。②深化“放管服”改革。8月起会同省发改、财政等部门制定文件,在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进一步给高校松绑放权。③优化本科专业设置。建立本科专业正负面清单,引导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开展2017年高校本科专业评估。④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我省达成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初步协议、天津大学与我省高校共建电气和动力工程学科;推动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国内高水平医院共建合作。(6)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缺乏问题。①扩学位。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幼儿园100所。创新机制,利用社会资本再建100所。各地另行自筹资金新建公办园30多所。推动落实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并移交教育部门,建立教育与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验收环节的会商机制,并联合开展专项督查。②抓普惠。会同省财政厅制订《关于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管理指导意见》,明确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标准、认定程序和一系列扶持政策。9月底下达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教育服务专项奖补资金2.2亿元,支持各地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源。推动福州、厦门、泉州、三明、龙岩等地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办法。③提质量。启动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培育工作,组织开展保教改革研究实践,示范引领科学保教。研发学前教育质量监控平台,开展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课程改革项目研究。④补师资。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实际招生6300人,比增14.2%。会同省委编办研制创新幼儿园编制管理意见,鼓励通过临时聘用、人事代理、退休返聘等购买服务方式,多渠道补充教师。
三是针对“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问题。(1)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7月中旬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全国会议精神。8月以来,先后举办全省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研讨班、全省高校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和2期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2期高校辅导员专题示范培训班等,有计划、分层次对高校领导班子和师生进行培训。(2)研究制定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措施。7月中旬,牵头起草制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提出33条具体措施。我省做法得到刘延东同志批示肯定。9月,制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细化87项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3)开展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9月中下旬,由委厅领导带队,深入高校实地督查,形成专项督查报告,指导督促高校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7月,联合省委文明办出台《福建省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创建文明校园的重要内容。着手研究制订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有关文件。(5)弘扬教育正能量。首次开展“最美教师”寻访活动,产生10名最美教师和20名最美教师提名奖人选,在福建电视台现场直播寻访结果发布仪式,时任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亲自给“最美教师”回信。组织“最美教师”分赴各地巡回演讲,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从教热情。会同省人社厅评选表彰846名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6)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9月以来,遴选确立10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首批10个“思政杰青”、48项中青年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组织开展第二批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和2017年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建设。(7)创新思政和德育工作方式。8-9月,组织开展第二季全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87所高校近20万名学生参加省校两级竞赛选拔,实现公民办、本专科院校全覆盖。遴选10个高校网络文化示范工作室、10个易班十佳品牌项目、易班十佳特色应用。评选立项省中小学德育“十佳百优”示范项目、专项研究课题100个,24个项目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500多万元支持。与省旅发委等11个部门,研究制订《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意见》。(8)加强德育和思政课程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四个正确认识”,充分挖掘《中国正在说》节目内涵,撰写近20个专题宣讲报告,丰富课堂教学素材。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省全面使用《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中小学新教材,开足、开好道德与法制课程,发挥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功能。(9)提高德育考核权重。在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指标中专列二级指标“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基本涵盖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内容。将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高校综合办学实力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绩效拨款奖补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