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期滞纳金调查:比高利贷高10倍
两个月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化名),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后,在青岛跳楼自杀。
“大学生分期”市场,在郑旭之死后,被拉到公审台上,接受公众和媒体的批判。
大家开始审视,大学生分期市场的原罪和扭曲,还有其背后高额的滞纳金机制……
一本财经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分期平台的滞纳金居然高达,未还金额的365%倍,也就是一年时间,将滚动出未还金额的3倍滞纳金。
在我国,年利率高达36%将视作高利贷,针对大学生的分期平台,居然比高利贷高出10倍。
天价滞纳金,也催收了一条黑暗的催收产业链,暴力催收时有发生。
当暴力、金钱裹挟进校园,象牙塔沦为名利场…
市场的必然
近日,有媒体曝出,长沙某高校大二学生尹某,在校园网贷平台趣分期上借款6000元,因为逾期,加上滞纳金总共要还13000多元,还不断遭到催债公司威胁,寝食难安。
这还绝非个例,还有大学生因还不上借款而被告上法庭。
去年就有新闻曝出,大学生在双11使用分期购物之后,无法按时月供,最终9个月后,滞纳金达到了2.4万之多,7000多元的欠款变成3万多,并且被分期商城起诉至法院。
而两个月前,郑旭因还不上60多万的校园贷款的跳楼事件,让舆论发酵到极点。
负面不断的大学生分期到底是什么?这个行业正在如何改变校园?
其实,大学生分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从本质上看,就是大学生信用卡的衍生物。
2009年,银监会下发指令,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卡,对已满18岁,但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卡时,需落实具有偿还能力的第二还款源。
银监会为什么要禁止大学生信用卡?
早些年,银行开始向大学生推销、发放低额度信用卡,很多大学生对信用卡了解不足,花钱后未能及时还款,坏账率太高,还有不少因多次逾期而黑户的情况。
银监会为了肃清市场,采取了严格的信用卡办卡限制。
金融机构被挡在了门槛外,却给了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一个莫大的机会。
2010年到2015年,全国约有3000所高校,学生人数达到3500万。如果按照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来算,就能产生千亿级别市场。
千亿级市场!如此大一块肥肉,银行咬不到,市场自然衍生出新的经济体来吞噬。
于是,大学生分期网贷平台登上历史舞台。
2014年前后,是大学生分期市场诞生之年,分期乐、趣分期、优分期、爱学贷等行业Player纷纷上场。
此后,资本争前恐后地涌入。玩家、金钱,系数到齐,一场关于校园市场的争抢站,正式开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