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专题资讯 > 正文

德化县葛坑镇富地村委会

2014-12-23 10:01 来源:闽南网 0

德化县葛坑镇富地村委会热烈庆祝“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创刊十周年”“闽南网三周年

                    ──德化县葛坑镇富地村介绍

   

  美丽乡村一角                           美丽乡村一角

  富地村位于德化县葛坑镇西部,村部所在地——太保格距镇政府所在地葛坑村仅2.5公里。东与湖头村相连,西与龙漈、大正村毗邻,南与上涌乡曾坂村、汤头乡草村村接壤,北与葛坑、蓝田村交界。全村土地面积7.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16亩,旱地173亩,林地6428亩,果园465亩,共7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82户1990人,均系汉族。

  富地村地势北高西低,海拔800多米,年平均温度20℃,年降雨量1600毫米,主要山峰有笔架山。富地村村落分散,分别居以苏、凌、陈、连诸姓。据史载,宋末苏启昌从雷峰石城迁入,明朝进士凌辉(监察御史)故居一一田地,原有御史楼(文革期间拆除)、碑坊等建筑,现仅存遗迹。1951年设立胜利乡,辖富地、大正、龙漈等村。1984年改为富地村,市属国有葛坑林场在富地村境内。富地村拥有较丰富的林业、水利、矿藏(瓷土、红土)等资源。经济以农业、林业为主,兼以劳力输出。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5万元,企业产值150万元,村财收入9.5万元,粮食总产量53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101元。盛产水稻、甘薯,林副产品有毛竹、油茶,畜牧产品主要有白鸭、番鸭、生猪。田地下徐瓷土矿是明清两朝周围制瓷业原料供应中心。全村60%以上的村民户有0.5亩以上的杉木、毛竹、油茶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大安、卓地、田洋仔三地的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业,成为葛坑镇的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60千瓦,拥有机砖厂1个。

改革开放后的富地村各项事监变化明显。境内赤葛公路已铺上柏油路,各村落有简易机耕路;架空通讯网已延伸到各村落;全村拥有完小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电视普及率达70%,其中田地角落已开通有线电视;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已建成甲级卫生所1座。 // //

  自从富地村被确定为泉州市生态村后,村两委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小组,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合力打造“生态宜居、休闲宜业、魅力宜游”的美丽乡村,对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开展创建工作。

  (一)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抓好规划设计,做好宣传引导。一是明确创建任务,完善组织机构,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目前重点建设项目,创建“政府引导,村组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建”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二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召开创建“美丽乡村”动员会、推进会和进度汇报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重视规划设计,提升创建品位。按照乡镇格局进行整体布局,进行逐步规划。

  (二)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环境整治提升。一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硬件水平。二是开展村庄整治,提升村庄环境水平,聘请专职保洁员,配置垃圾桶,做好村庄卫生洁化,同时进行村庄立面改建。三是开展各类活动,提升村庄软件水平,实施优美庭院创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做好后勤保障。一是加强环境管理,改善农村环境,制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动员全民参与,加强宣传,让村民知晓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激发其主动参与,成立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定期检查,保证环境卫生质量,构建健康整洁、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三是加强资金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列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吸引社会实体建设农家乐、农居房和各种体育文化设施。

  相信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村两委及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富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越来越有特色。

新闻推荐

上一条:德化县上涌镇刘坑村委会
下一条:德化县浔中镇土坂村委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