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党员的特殊嘱托 遗留的115268元全部捐给党的事业

泉州晚报   2019-10-30 10:36

  “我这辈子没有多少财产,这些钱帮我全部捐给党的事业。”10月23日,晋江市永和镇巴厝村95岁老党员林时弁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下一份郑重的嘱托:把放在身边的15268元现金全部交党费,10万元存款捐给巴厝启蒙小学教育基金会。

  老人一生节俭,临终却慷慨捐出所有。近日,林时弁的孙子林长温来到巴厝村支部委员会转交捐赠,帮爷爷实现最后的愿望……

林时弁生前与家人的生活画面   

66年党龄 一笔特殊党费见初心

  “虽然只是一笔党费,但却是爷爷生前最大的遗愿。他用一生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林长温一边讲述着爷爷的过去,一边翻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日记本里,林时弁记录了自己奋斗的经历:1948年,24岁的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下工作;1949年参加解放战争;1953年完成多年心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爷爷过日子一直很简朴,平时连一张纸巾都要撕成四五块来用,他总说‘生活上要能省则省’。”林长温说,多年来,家人都会不定期给他生活费,但他总是“私藏”起来。此次所捐赠的特殊党费和教育善款,也正是林时弁多年来节省和“藏”下来的,直至过世前夕,子孙们才知道他留有这些存款,并早已打算好过世后捐出去。

  林时弁的遗愿,家人和乡亲们都不意外。在村里人的眼里,林时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还常常提醒身边人和后辈人——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入党。“作为一名老党员,林时弁66年如一日,忠诚于党、勤于奉献。”不少前来吊唁的乡亲都这样评价他。

  关于这笔党费,永和镇组织办相关人员介绍,这是在特殊时期交纳的义务之外的“特殊党费”。“自愿一次性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将全部上缴至中央。”目前,镇组织办正积极协助林时弁的家人向上级党组织转交这笔党费。

言传身教 一生赤诚传承好家风

  “林时弁为人正直善良,办事有能力,他是我们的好带头人。”村里老人林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林时弁回到村里,先后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带领全村人共同发展,一干就是26年。

  “后来他年纪大了,主动提出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巴厝村党支部书记林文川说,村民们一再挽留,让林时弁再多干几年。他解释说,自己会“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还会继续为村里作贡献。

  林时弁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巴厝村的多位村民回忆,从村党支部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林时弁依然对党一片衷心与赤诚,积极参与教育、慈善、扶弱、济困等公益事业。

  “只要是公家的事、村民的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林文川说,因为公道正派有威信,林时弁成了巴厝村的“金牌调解员”,村里的纠纷矛盾,常请他出面主持调解。

  受爷爷的影响,林长温从学校毕业后也回到村里工作,曾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5年之久。

  “爷爷总是教育我,在村里工作就必须不藏私心,凡事都要从村民共同利益出发,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林长温说,虽然后来辞职去创业,但爷爷的教诲仍让他一生受用。

  多年来,在家乡的教育、建设等诸多公益事业上,林长温及其家族人员总是积极参与,慷慨解囊。在林时弁的家,多年来始终延续着一个习惯——每年的除夕夜,全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开会,大家轮流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得失,最后林时弁再逐一分享他的见解,悉心教育后辈人。

  “他常常提醒我们,做事情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林长温说,爷爷留下来的好做法、好家风,他们会一直传承下去。(记者 张晓明 通讯员 王诗伟 张莉静 文/图)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