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 95后学霸的另类打开方式:专注捏面人20年的“老艺人”

中国青年网   2018-02-21 09:2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正在制作面人。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张群)“这个是一般女生化妆时都会画的卧蚕。”郎佳子彧边说边用拨子将一根微细的面条挑到眼睛下方,寿星的面部瞬间精致了不少。

  今年23岁的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捏面人已有20年,是一名资深“老”艺人。1921年,他的爷爷郎绍安拜“面人王”赵阔明为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郎绍安带着全家和一身手艺走南闯北,通过一个个面人记录着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制作面人所需的各种工具。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做面人所需的江米十分讲究,需要一粒粒精挑细选出来,“并进行手工反复磨、筛;而大部分制作工具也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最常用的工具是拨子和拨棍。拨子相对较扁、较尖,多用来挑、刻或者切断,拨棍则稍微圆滑些,用于擀或做较为柔和的衣纹。此外,还有镊子、小剪刀、小梳子等其他工具。

  “小时候看爸爸捏面人,觉得这个操作好厉害,特别神奇,我经常在旁边看得入迷。”有一次,父亲给郎佳子彧安排了一个任务——搓5根细长条,这个平时看父亲做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郎佳子彧却花费了3个小时才做好。

  后来,父亲对郎佳子彧的要求逐渐升级,一个寒暑假要捏50个面人。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郎佳子彧至今已创作近5000件作品。凭借精湛的手艺,16岁那年,他被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破格吸收为准会员,18岁时正式转为会员,同年还被东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郎佳子彧面人作品《齐天大圣》。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作为一名95后,郎佳子彧和同龄男孩一样喜欢打篮球、看动漫,而他也巧妙地将这些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喜好的流行元素融入到面塑创作中,实现了创作题材上的创新,并且被许多人所喜欢。

  面人《福娃》是郎佳子彧做的最早的卡通面人,也是他第一次做现代题材的面人;郎佳子彧酷爱打篮球,他捏了几个《灌篮高手》里主角形象的面人,刻画得惟妙惟肖;球鞋面塑《WE ARE JORDAN》是他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以服饰作为单独元素进行的创作;面塑作品《葛优瘫》是将表情包题材应用于面人创作的一大尝试,人物张着的嘴十分有特点,就连牙齿也都非常细致地被刻画出来……

  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以往的面塑都是具象的,注重写实,刻画细节。然而,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现主义,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创作的面人作品《花季》就是其中的一个,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

  郎佳子彧面人作品《葛优瘫》。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在郎佳子彧看来,无论如何创新,捏面人的手法、技艺必然是一脉传承下来的,但是,如果想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反映当下时代属性和人民生活,才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吸引人们接受、认可、学习和传承。

  为了更好地弘扬北京“面人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期间,郎佳子彧经常在“创意手工”活动上教同学们捏面人,同时走进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社区教授面人技艺,“我想让更多人了解‘面人郎’,而在教别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进步,对新作品的创作会有所启发。”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