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中国人》现千年丝路古技艺 撒贝宁寄语一带一路
中国网娱乐 2017-05-16 15:31
李昕桐送朱丹的丝巾
重塑辉煌 让千年古技法传承交融
湿拓画全称是大理石纹水拓画,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并发展,土耳其将其申请并成功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巧的是,来自古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的女孩李昕桐,从土耳其将其带回中国。十几年前李昕桐定居土耳其,师从当地的湿拓画大师Erol caglar,听老师讲述历史,她探究起湿拓画发展脉络,发现它可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宋代的苏易简就曾在《文房四谱》这本书里记述了唐朝有这门相似技艺,李昕桐说,“在《文房四谱》里就有介绍过,在我国唐朝的时候,大约七八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装饰纸张的艺术。”关于这种唐朝工艺,她介绍:“当时通俗一点的名字叫作‘流沙纸’,稍微文化一点的说法是‘流沙简’。”根据记载,这种“流沙纸”的制作工艺与湿拓画十分接近,但她告诉我们,“非常遗憾的是,接下来就失传了。”
虽然中国的“流沙纸”失传了,但李昕桐在土耳其传承了湿拓画,学有所成还获得了“出师证”。李昕桐目前已经开班授课,一带一路给了她灵感,她的心愿就是把湿拓画带回中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如今的李昕桐努力让湿拓画在中国落地生根,还尝试融入一些中国元素,让它更具有本土特色,“梅花我也画了画,荷花我也试了试。”之所以选择《出彩中国人》这个舞台,李昕桐表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到能够触及最多同胞的地方,来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