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撞音乐 汪涵新节目《十三亿分贝》看起来挺好玩!
“我从细到大住到长沙河西,呷滴水,呷滴鱼,哈是湘江河滴。马王堆的辛追娭毑,现在住在博物馆里,省图书馆周一到周日,哈是满滴。”继“方言听写”后,汪涵又开始做方言音乐。怎么玩?用大张伟的话说,“把方言玩了唱了,这传播目的不就达到了”?
汪涵
大张伟
黄绮珊
近日,一档由汪涵、大张伟、撒贝宁、黄绮珊带队的方言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在爱奇艺播出。
虽然主打方言+音乐,这档节目却因为“鬼畜”画风成为讨论热点:半直播半录播的形式、小卖部风格的舞台、在镜头前搓麻将的“评委”、各种类型的歌手……这个节目“作”得很有卖点。第二期节目里,大张伟就因为说了方言“粗口”,上了头条。
节目中,大张伟不了解长沙话“niàsāi”的含义。听到一位方言歌手提起这个词,他就不断提起“nià”,结果被网友吐槽“没文化”,认为他在说“粗口”。
对此,总导演马力认为,这个其实情有可原,“本来这个词就有多重解释,‘niàsāi’在长沙话里还有表扬夸奖的意思,在两广地区又是不同的含义,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我们在节目里,不需要让大张伟扮演一个神,他就是以一个纯粹的外乡人身份去接触和了解另一个地方的文化、语言,会产生误解是极其自然的事。而且,他进行的是一个脱口秀式的表达,这里并没有什么负面的伤害”。
为什么没有在节目里进一步“纠正”嘉宾的说法?他坦言,因为节目是半直播状态,“它是半开放的,我们不能去干预嘉宾的说法和行为”。他认为这样的一些争议,正是这个节目的意义所在,“因为在节目里看到这个,会引发大家的讨论和关注,会去进行更多的了解,反而能加强大家对于方言的认识”。
节目想打破大家为音乐节目设定的一切框架,“在这里你听不到故事,也没人来介绍。它也不是一个比赛,不是一场竞技,它就是一场晒。无论是几位嘉宾还是选手,大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都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