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大结局录制完毕:节目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属于《康熙来了》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如果说《康熙》真有什么宏大意义的话——第一次看《康熙》的时候,我还是个帅帅的正太,现在我坐公交车都要担心有人给我让座了——是的,我想说的是,它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与岁月,这个是真的。
有人说,《康熙》像是青年人望向外面世界的一面窗口,让人看到华人世界里名人的另一面。这么说未免有点夸张,可是它的确让一代人开了眼界。我想所有人第一次看到小S一屁股做到马英九大腿上的时候都张大了嘴巴,原来综艺节目还可以如此重口味,如此口无遮拦荤腥不忌少儿不宜,原来访个谈还可以这么好玩!
可这也许恰恰是《康熙》由极盛逐渐转衰的真正原因:启蒙者总是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即便你启蒙的是一个时代的娱乐细胞。
当华人社会席卷入一场互联网的娱乐化风暴中,当正统的宣教式电视节目从所有的荧幕上迅速消失,当所有人在时代面前迅速完成娱乐进化,当社会都已经完成了娱乐至死的重塑,当所有的经典都被颠覆,所有的规矩都被玩坏,以前被我们仰望、让我们开眼界的《康熙》被放入新的标准下观照,最终被发现当年的经典也不过如此。
从文化意义上说,这就是《康熙》该告别的时候了。属于《康熙》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
没有了“康”,哪还会有“熙”呢?
蔡康永说,没有想到《康熙》会关掉,他以为小S能够继续把节目做下去。其实全世界或许只有他会这么想吧!
一直以来,小S就是节目中那个拼命得分的超级锋霸,可是小S得以肆意发挥,恰恰是有蔡康永这个超级后卫稳定全场,这样的《康熙》,是因为蔡康永和徐熙娣两个人才会存在。少了“康”,哪还会有“熙”呢?
小S晒自拍
蔡康永离去后,除了拍摄自己的电影,还将继续加盟《奇葩说》,这当然会再度被解读为台湾综艺离岛的新佐证。
其实无需赋予康永离去这样的意义,个人的进退,首先关乎的还是个体自身。残酷地说,如果《康熙》还是当年如日中天的《康熙》,康永会走吗?可是都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谁又不会计算?
又有谁忍心责怪,睿智超脱如蔡康永,也会有人生的得失利益考量?
每个节目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其实谁的生命能不经历告别呢?蔡康永和徐熙娣告别了他们的节目,我们告别了《康熙》。
谁在经历离别的时候,不会在心里大吼一声: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然后,那些我们心中发誓要一生铭记的东西,有多少已经被我们遗忘了?可这就是人生。没有人可以把所有半路下车离开我们的人和东西记在心里一辈子。
所以,即使是《康熙》,又能被我们记住多久?这个飞速向前的世界,已经来不及回味这些乡愁般的感怀了,我们只能匆匆和结束的就此道别,然后各自隔着命运的幽暗之火,不可言说,又无话可说。
小S曾经聊起过《康熙》“大结局”:“如果这期节目只有我和康永哥还有汉典,会挺有趣。”可是最终请来的,却是范冰冰与李晨这对情侣档。录制中,范冰冰李晨两人身穿休闲装,气氛轻松,无意间也在秀恩爱。而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则哭成泪人。看来即使是大结局,终究也不是“康熙”所能决定的。一个节目出现,一个节目消失,一个人呱呱坠地,一个人归于尘土。人各有命。节目也是这般。
《康熙》是华人共同的时间和记忆共同成就的。当年王伟忠设想中的“康熙本应成为一档真正的泛华人文化标杆类节目”,是不是实现已经不再重要;请了哪些嘉宾,不重要;得过什么奖,不重要——在结束时,这个节目曾经陪伴多少人的泡面时光,才重要。
这个节目还在,是因为观众的记忆还在,当所有人都遗忘了这个节目的时候,《康熙来了》才会真正消失。
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有一首叶倩文的老歌《珍重》:“他方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假如能,不想别离你”。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要别离的东西,是我们可以留住的?
明年的这个时候,又还能有多少人会记得有个节目,它叫《康熙来了》?
一个人,一个节目 ,终究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文/肥罗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