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北京电影节展映日本影片有哪些?讲述什么故事
提到光,人们总是联想到正义与希望,很少有人会想到冰凉的月光。阳光会照暖一个人的未来,而月光则给过去增添一层阴霾。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展映两部与“光”有关的电影,一个温暖,一个阴冷。
第一部是由河濑直美执导,永濑正敏、水崎绫女主演的《光》,这部电影曾获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光》讲述了盲人观众与电影讲解员之间的故事。尾崎美佐子(水崎绫女饰)是一位讲解员,她因为工作认识了盲人摄影师中森雅哉(永濑正敏饰)。后者并不是完全失明,而是处在逐渐失明的过程中。两人在光与暗的边界处试探、徘徊、渐生情愫。
盲人影院?肯定有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事实上,在北京就有这样的盲人影院——心目影院。心目影院自2005年起已经为盲人观众放映了上百部影片。
以盲人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陈凯歌曾拍过讲述盲人琴师的作品《边走边唱》,然而这部电影中居然出现了以盲人的视角拍摄的视点镜头,这显然是对事实的疏忽与不尊重。
与之相比,娄烨的《推拿》就表现出对盲人更大的尊重,没有出现过任何类似的悖论。除去小心翼翼地扫过盲人面庞的那些镜头,他也将片头片尾的信息通过朗读的方式传达给盲人。
同样是有关盲人题材的《光》,与其它河濑直美的电影一样,有着她的个人特质。但是,这部电影选择了非常有趣的题材,来同时探讨盲人的世界以及电影的本体。
河濑直美通过回答“盲人真的有感知电影的能力吗?”这个问题,来更深刻地解释电影的含义。
事实上,在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符号学理论中,影像、文字说明、话语声、音乐声、音响效果,都是共同组成电影的零件,他认为影像信号不应被赋予特权。或许,正像《光》中所提及的那样,盲人观众在脑中构筑电影世界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那么,她是怎样组织自己的影像,如何切入这一题材的呢?盲人与讲解师之间又是如何磨合、如何相恋的呢?我们只能从影片中寻找答案。